地热温泉

江西省温泉资源地理分布及旅游开发布局研究

  引言  温泉旅游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旅游、休闲、会务 于一体,已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大热点。近年来温 泉旅游研究是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温泉旅游研究领 域已经初具模样,成为旅游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子 域[1]。众多学者针对温泉资源富集区域,探讨了温泉 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利用
 
  江西省温泉资 源丰富,现已发现80处天然出露的温泉温泉地热点 总数居全国第7位,地热资源 总量居全国11位,是全 国地热资源大省之一。2011年5月江西省政府出台 了《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江西建成 全国著名的温泉度假旅游胜地和温泉旅游产业强省 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江西温泉旅游,对于繁荣旅游 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 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柏(2006)讨 论了江西地热温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认为 旅游、温泉医疗花卉种植等是开发利用的发展方 向[5];江波(2010)对江西温泉度假地的景观规划设计 进行了分析[6]邓燕萍(2011)探讨了江西温泉旅游资 源深度开发的策略[7]。但从地理学视角系统研究江 西温泉旅游的成果还未出现。基于此,该文在分析江 西省温泉资源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阐述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
 
  1江西省温泉资源地理分布
 
  1. 1温泉资源概况  温泉是高于一定的温度,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 成分的地下天然出露水。在已出台与温泉相关的行 业标准中,关于温泉最低温度的界定有一定的差别。 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 —2003) 中为超过20C或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地热资源地 质勘察规范》(GB11615 — 89)中为高于25SC,《中国医 疗矿泉水分类方案》(1981年修订)中为高于25C。 因此,该文中将大于2 5 C的温泉纳人江西省温泉资 源范畴。
 
  江西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东南地热区的西北缘, 是我国温泉分布较多省份之一。按高于25C统计, 全省现有温泉80处,其中60?82C的高温温泉16 处,40?59C的中温温泉37处,25?39C的低温温泉 27处[8]。江西温泉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型为主, 其他有重碳酸型、硫酸钠型等;全省温泉大多数为微 矿水,即矿化度小于1 000 mg/L。此外,按地下热水 形成与赋存条件,全省温泉划分断块山区型和沉降盆 地型2种基本类型。   1.2地理分布特征  从温泉形成地质构造条件上看,江西温泉的分 布受区域性大构造的控制,特别是活动性大构造的控 制[9]。江西省温泉的分布与新生代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一致,主要受NNE,NE,NW以及EW向断裂带控 制。全省可划分为3个受NNE向构造带控制的温泉 带和受N构造带与南岭EW构造复合控制的赣南温 泉区,以及16个温泉集中分布区[8]。从地理区域上 看,江西温泉资源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图1):  (1) 分布范围广泛。除南昌市、萍乡市和新余市 外,温泉资源分布于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抚州市 等8个设区市的41个县(市)。
 
  (2) 地域分布不均,西部和南部最为集中。赣南 是江西温泉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赣州市有温泉 42处,主要分布在寻乌县、安远县、龙南县、全南县、上 犹县,局部地区呈密集面状分布。赣西有温泉资源 16处,主要分布在武宁县、修水县、靖安县、铜鼓县,总 体呈带状分布。
 
  (3)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主要为 断块山区型和沉降盆地型2种基本类型,断块山区型 温泉主要分布在赣西方向的幕阜山一九岭山一武功 山一罗霄山隆起带和赣东南、赣南方向的武夷山一九 连山隆起带上r沉降盆地型温泉是沉降盆地传导型中 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隆起区的山间盆地内,为 “山间盆地型”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