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源热泵
发展绿色建筑 地源热泵助力城市节能
现时代,传统现代建筑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产生了太多的负担,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如此延续下去,必然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量的25%,居耗能首位。因此,绿色建筑在建筑领域中已成为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地源热泵系统就是绿色建筑里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
地源热泵机组利用泥土或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热泵轮回的蒸发温度进步,能效比也进步;泥土或水体温度夏季为18-32℃,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低,制冷系统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大大进步,可以节约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用度,1KW的电能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5KW以上冷量。 地源热泵机组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泥土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在夏天,过程相反,室内的热量被热泵转移到泥土或水中,使室内得到凉爽的空气。如斯周而复始,将建筑空间和大天然联成一体。
地大热能地源热泵研究人员介绍:地源热泵机组是热泵的一种,是以大地或水为冷热源对建筑物进行冬暖夏凉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只是在大地和室内之间"转移"能量。以最小的低价获取了最恬静的糊口环境。所以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晋升装置,工作时它本身消耗很少一部门电能,却能从环境介质(水、空气、泥土等)中提取4-7倍于电能的装置,晋升温度进行利用,这也是热泵节能的原因。而地下获得的能量将在冬季得到利用。在冬天,1千瓦的电力,将泥土或水源中4-5千瓦的热量送入室内。
而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约二分之一的能量;因为地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不乱,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比拟,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用度为普通中心空调的50-60%。
在天然界中,水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热量也老是从高温传向低温。人们可以用水泵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实现水由低处向高处活动,热泵同样可以把热量从低温传递到高温。利用极小的电力来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与锅炉(电、燃料)系统比拟,锅炉供热只能将90%以上。 地大热能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建,依托中国地质大学的学术优势,组建了一批由海内外学者组成的世界一流的交叉人才团队,聚集了十大优势学科领域(地质学、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旅游资源管理)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定期研讨地热科学问题、问诊地热实际难题,在地(水)源热泵换热不够、冷热不均、填充不实、漏水、土壤温度过低、井深不够、水质不好、回灌量小、含沙量大造成塌陷等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客户案例。
地源热泵机组利用泥土或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热泵轮回的蒸发温度进步,能效比也进步;泥土或水体温度夏季为18-32℃,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低,制冷系统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大大进步,可以节约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用度,1KW的电能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5KW以上冷量。
地大热能地源热泵研究人员介绍:地源热泵机组是热泵的一种,是以大地或水为冷热源对建筑物进行冬暖夏凉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只是在大地和室内之间"转移"能量。以最小的低价获取了最恬静的糊口环境。所以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晋升装置,工作时它本身消耗很少一部门电能,却能从环境介质(水、空气、泥土等)中提取4-7倍于电能的装置,晋升温度进行利用,这也是热泵节能的原因。而地下获得的能量将在冬季得到利用。在冬天,1千瓦的电力,将泥土或水源中4-5千瓦的热量送入室内。
而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约二分之一的能量;因为地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不乱,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比拟,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用度为普通中心空调的50-60%。
在天然界中,水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热量也老是从高温传向低温。人们可以用水泵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实现水由低处向高处活动,热泵同样可以把热量从低温传递到高温。利用极小的电力来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与锅炉(电、燃料)系统比拟,锅炉供热只能将90%以上。
上一篇 > 地源热泵-利用最广泛的浅层地热能
下一篇 >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的“七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