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工程地质
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形势的初步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国民生活日益提高, 黄金的需求量逐年加大, 属紧缺矿种。黄金是一种特殊产品,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是各国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不可替代的保值、避险功能, 是各国货币信用体系的基础, 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1 我国黄金矿产资源分布及特点
1 .1 我国黄金资源地域分布状况
我国黄金资源分布较为广泛, 在行政区域上除上海市之外, 各省(区、市)均有探明的金矿资源。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 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 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 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从大区分布来看, 东部地区黄金储量/资源量占31 .6 %, 中部地区黄金储量/资源量占30 .7 %, 西部地区黄金储量/资源量占37 .7 %。
1 .2 我国金矿资源的特点
(1)资源分布广泛, 储量相对集中。我国金矿分布广泛, 据统计, 全国有1000 多个县(旗)有金矿资源。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 %以上;山东省岩金储量达593 .61t , 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 , 居全国第1 位。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 占27 .7 %, 次为四川占21 .8 %, 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
(2)岩金矿为主, 伴生金占有较大比重。截至2007年底, 我国已查明黄金资源储量为5541 .3t , 其中独立岩金所占比重约为65 %, 砂金所占比重约为10 %;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的伴生金所占比重约为25 %。在5541 .3t 已查明资源储量中, 资源量为3681 .6t , 基础储量为1859 .74t(其中储量为1126 .06t)。
(3)小型矿床多, 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我国已发现小型金矿床1374 个, 占全国金矿总数的87 .63 %, 储量/资源量的31 %;中型金矿154 个, 占全国金矿总数的9 .82 %, 储量/资源量的69 %;储量/资源量大于20t的大型金矿仅有20 个, 占全国金矿总数的1 .3 %。
(5)难处理金矿资源已得到开发。我国独立金矿中, 微细粒、含砷、碳的难处理资源比重较大。在3000多吨已查明资源储量中, 难处理资源约为1000t , 约占33 .3 %, 我国难处理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
2 黄金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 .1 我国黄金工业现状
我国黄金生产的迅猛发展始于改革开放。自1978年以来的30 年间, 全国黄金产量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近几年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 并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2007 年, 全国生产黄金270 .491t , 产量增幅已达到12 .67 %, 2008 年产量增长有所放缓, 增幅为4 .26 %。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黄金行业资产重组、规模经营已初见成效。全行业产量规模1t 以上的矿山(集团)22 家, 产量占全国产金量的41 .58 %;产量规模2t 以上的矿山(集团)10 家, 产量占全国产金量的34 .20 %;同时形成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大黄金集团公司。
2 .2 技术现状
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黄金工业科研体系。采矿技术十分全面, 既有高效的、现代化的大型采矿装备和工艺, 又有成熟的适用于中、小矿山的实用技术, 且高回收率的采矿法应用比较广泛, 采矿深度已达地下1400m 。此外, 我国选冶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其中难选冶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 我国重点矿山普遍采用了污水零排放技术。这些都为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保障。
运行机制落后, 企业社会负担大。劳动生产率低,现代化的大型采矿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利用。人才流动困难, 自动化、计算机化和信息高速化水平低。资源分割严重, 开发能力分散, 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历史原因,黄金资源被人为分割。重复建设、大矿小开、一矿多办,矿连矿、厂连厂的现象比较普遍, 使本应统一规划、规模开采的大矿区, 成为小矿林立、各自为战的资源争夺场,严重违反了矿业开发的基本规律, 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也限制了大公司的成长和发展。
3 地质勘查现状
世界上比较成规模的黄金矿床类型在我国均有发现。由于地质勘查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储量始终维持在1000 ~ 2000t 之间, 而产量则以年均5 %~ 6 %的速度增长。增加的储量消耗基本上是依靠矿山本身探矿增储实现的, 同时老矿山尾矿资源的利用也为产量增加发挥了作用。
我国黄金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为黄金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但黄金矿产资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可供工业利用的探明储量严重不足, 成为制约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总体分析, 金矿后备基地匮乏, 老矿山深部找矿研究及勘查程度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2)综合研究工作滞后。在对成矿新理论的引进、研究和应用方面还不够, 尤其对深部找矿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而且由于基础地质研究和矿床地质研究, 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方面的脱节, 使基础地质的新成果、新认识不能及时指导矿床地质研究及找矿, 或者一些较宏观的理论还不能及时运用于找矿工作中。因此, 综合研究工作滞后是金矿找矿取得突破急需解决的问题;(3)金矿勘查工作缺乏总体部署, 主要表现在一些重点有望金矿找矿地段被圈而不探, 或少量投入影响勘查进度等情况, 并使重大地质找矿项目无法布局, 不利于金矿找矿取得突破。
3 .2 金矿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原因
金矿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原因主要在2 个方面:
(2)地质队伍自身方面, 主要是人才断层和技术装备落后。
此外, 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地勘投入严重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 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就所投入的资金而言, 扣除物价上涨和人员增加等因素, 更显得捉襟见肘。因为资金不足, 使许多该做的工作做不到位。因为没有大的投入, 很难找到大矿, 而且金矿的分布比较分散, 这更需要相当规模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地质勘查资金不到位不仅使技术设备更新成为空谈, 也使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入成为奢望。结果便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沼:金矿产业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越没有吸引力就越是得不到重视;越是得不到重视, 各方面越是得不到保障, 也就越没有吸引力。
3 .3 地质勘查工作新的机遇
我国黄金产量居于世界第1 位, 探明储量却排名在第7 位, 且保有储量中有25 %是伴生金, 只能在开采其主矿种时加以回收利用, 不能形成独立的黄金生产能力。同时, 除伴生金外的岩金、砂金保有储量中, 有80 %的储量为现有矿山所占用。由于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金矿资源供给形势日趋严峻, 矿山接续资源不足。因此加大金矿资源的勘查和评价力度, 发现并评价一批新的后续资源产地, 为矿山企业提供后备资源基地已成当务之急。
2006 年1 月20 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给地质勘查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地质工作的投入, 企业及社会也随着黄金产业的升温而不断加大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 从而使地质勘查资金逐年增加。
矿山需求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家政策给地质勘查工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4 金矿资源远景展望
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金矿类型多, 分布面广, 具有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矿山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我国过去的勘查深度一般不到500m , 而矿业发达国家许多矿山勘查开采深度大于1000m 。从深500 ~ 1000m 我国现行技术条件下的可采深度范围内(如辽宁红透山铜矿开采深度达1100m , 东北个别矿山已经达到1400m), 还应存在深部的第二找矿空间。近年我国深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胶东新城、台上、阜山等几个百吨以上的大型金矿, 近年新增储量大于300t , 其大部分为在500m 以下的“第二富集带”获得的。
(2)矿区(近)外围找矿潜力巨大。我国多数生产矿山所利用的矿床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勘查的, 受当时成矿理论和勘查方法的局限, 导致现有生产矿区外围还存在大量勘查空白区和远景地, 需要应用新理论新方法重新评价。
(3)新矿种、新类型矿床(体)找矿潜力巨大。过去地质勘查多是单一的就矿找矿, 对新类型新矿种重视不够, 近年来在铜铅锌等矿区附近找到了许多大型金、银矿床, 充分证明了新类型矿床的找矿前景。
(4)规模大、低品位金矿找矿前景看好。近年来, 随着选冶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一些具一定规模的低品位金矿得到开发和利用, 并逐步成为国内外金矿资源勘查开发的一个主要趋势。
以上分析表明, 我国金矿具有巨大找矿潜力。只要坚定信心、加强研究、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对有较大找矿老潜力矿山进一步做工作, 金矿找矿及资源开发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5 关于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1)地勘队伍自身要发扬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 充分发掘内部潜力, 在既有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具有找矿潜力的地方干出一些有影响的工作成绩。这样既可以展示自身形象, 为赢得各方面的支持打下基础, 同时也给自身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地对为保证金矿资源贮备而开展的必要勘查工作提供较为持久的保障, 应树立长远发展意识, 尽量避免产生急功近利思想。
(3)充分运用当前的新成果、新认识指导矿床地质研究及勘查, 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手段, 加大综合分析研究力度, 总结成矿规律, 加强深部及老矿山外围的探矿工作, 争取在金矿找矿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为黄金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上一篇 >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