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的基本条件
2、 圈层构造:根据地球形状和物质组成所划分的圈层范围。
3、 岩石圈:由上地幔固态物质和地壳组成的固体部分。
4、 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外能量作用引起,促使地壳物质组成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动力作用又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重力作用。外动力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 地层及地层时代:P(13)
6、 岩层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不整合又包括: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7、 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8、 矿物物理性质:
(1)形状:大部分是固态。
(2)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3)条 痕:矿物粉末颜色。
(4)光泽:对光线的反射能力。造岩矿物一般呈非金属光泽。
(5)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成各种凸凹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
9、 岩浆作用:地幔中岩溶状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沉积作用:在地表环境条件下,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压固、胶结等地质作用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早先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处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岩浆作用、构造运动等影响,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10、 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1、 岩浆岩结构:
(1)按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2) 按晶粒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
(3)按晶粒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
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12、 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营力引起的地壳的变形与变位。
地质构造分类: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隆起与凹陷。
13、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展布状态。 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面水平延伸方向,用走向线,方位角表示。走向线: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倾向:岩层面向下倾斜方向,用倾斜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方向角表示。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夹角(锐角,唯一的)。 图示表示方法(略)。
14、 褶皱分类:向斜、背斜。
褶皱野外识别方法:
(1)以剥蚀后地面出露的岩性是否重复且对称出现,判断是否为褶皱。
(2)据核部、翼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向背斜。
(3)根据两翼岩层产状判断类型。
15、 断裂分类:节理、断层。
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6、 断层野外识别方法:
(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接触,则说明有横穿岩层走向的断层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存在。
(2)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若岩层存在不对称的重复或缺失,则说明有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断层存在。
(3)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沿断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常常出现一些伴生的构造变动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判断是否有断层存在。
(4)在地貌上断层常形成断层崖、三角面山、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以及山地突然与平原相接触等现象。
(5)沿断层带常形成沟谷、洼地,或出现线状分布的湖泊、泉水等。
(6)某些喜湿性植物呈带状分布。
17、 风化作用定义:在地表(近地表)环境下,在风化营力作用下,促使岩石发生体积的 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18、 河流地质作用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拖运、悬运、溶运),沉积作用。
19、 岩溶:指岩溶作用及其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现象的总称。
形成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
(2)有具有溶蚀能力的水。
(3)具备良好水的补给、径 流、排泄等水循环条件。
20、 地下水存在形式:
(1)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结合水、 重力水、毛细水)。
(2)组成岩石矿物中的矿物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
地下水分类:
(1)按埋藏条件分类:包气带、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介质分类: 孔隙水、裂隙水、渗隙水。
21、 潜水特征:
(1)由分布区,补给区,排泄区三区构成,一般情况下分布区与补给区一 致。
(2)有自由水面且为无压水流,潜水面形态与地表形态一致,水由高出向低处流动。
(3)由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靠蒸发,泉和泄流排泄。
(4)无隔水底板易水污染。
(5)含水层厚度随季节变化。
承压水特征:
(1)由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构成。
(2)为有压水流,无自由水面。
(3)含水层厚度稳定,不受季节影响。
(4)上有隔水顶板,不易受污染。
22、 达西定律含义:重力水的渗透速度与水力坡降的一次方成正比,也称线性渗透规律。 V=K*I Q=K*F*I Q为渗透流量, F为过水断面, K为渗透系数, i为水力坡度
渗透系数K物理意义:水力坡度为1是的渗透流速。
适用范围:适用于雷诺数Re<1~10的层流运动。
在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1)增加心墙,使过水断面面积减小,使流量减小。
(2)增加 垫层,使渗透距离增大,从而减小水力坡度,减小流量。
23、 水文地质试验:
(2)压水试验目的: 测定岩层的透水性、完整性等。
24、 松散堆积物:地表及以下浅部范围内成层状、带状、透镜状存在,由卵砾石、砂质土、 粘土和有机物组成的松散地质体。
25、 蓄水构造:坚硬岩石中,含水带与隔水带共同作用蓄集地下水的地质环境。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
(1)合理利用原则:不同的利用目标选择不同的水和评价的侧重 点。
(2)高效利用原则: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3)可持续利用原则:确定合理开采量达到可持续利用。
(4)因水评价原则:应用动态,全面,循环观点评价。
(6)动态评价原则:考虑采补平衡不同赋存性质的水评价方法不同。
27、 岩体(广义):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赋存与一定地 质力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28、 结构面: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性,延展性,厚度较薄的地质界面。
29、 软弱夹层:岩体中厚度薄,力学强度相对较低,易软化并具有一定延展性的二维地质 界面。
30、 坝区地质问题:
(1)坝区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
(2)坝基、坝肩岩体滑动稳定问题。
(3)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
31、 围岩:洞室周围受应力重新分布影响范围内的大部分岩体。
32、 山岩压力:围岩中松动岩体施加于支护体上的压力。
上一篇 >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下一篇 >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