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

地质勘查风险与风险勘探投资

  地质勘查工作就是运用一定的勘探方法和地质
 
  科学理论, 对客观地质体或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表现为普查和勘探) 的过程。由于地质客体的潜藏性和矿产资源的自然赋存性, 决定了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 致使地质勘查投入在整体上属于风险投资。但长期以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一直列入国家计划, 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进行, 费用由国家财政拨给。对于直接承担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与部门, 也就不存在风险利益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特别是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分体运行, 地勘单位的属地化管理与企业化改制, 以及地质勘查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与地勘成果市场交换机制的形成, 未来地勘企业(公司或集团)必然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因此, 对地质勘查风险及风险勘探投资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1  地质勘查风险及风险系数
 
  (1) 地质勘查风险的基本概念
 
  所谓风险, 一般是指发生不幸事件或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后果的概率。地质勘查风险就是地质勘查工作项目投入失败的可能性, 亦即地质勘查项目成果与单位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系数则是通过对风险的分析、估计和评价得出的风险值。
 
  造成地质勘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市场风险, 是由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在预测时的不确定性对矿产勘查经济效果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二是经济风险, 是由于经济矿床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导致预期收益的变化, 即投入和产出与期望值的背离所产生的风险。三是技术风险,也称自然风险或找矿风险, 是地质勘查最直接的风险, 不仅由于从发现众多矿点到探获一个经济矿床的成功率很低, 一般只有1 %~ 2 %, 而且由于地表矿和浅部矿多数已被探明和各种自然矿藏丰度的下降, 找矿难度越来越大, 风险也就越来越高。
 
  对地质勘查风险的研究, 主要是通过对找矿失败率(亦称风险率)的估计、评价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对地质勘查风险系数的研究, 则是因为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性, 存在着找矿落空的无现实效益的劳动投入和物质耗费, 而这部分无效投入理应在地质勘查项目投资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质勘查价格中得到补偿。因此, 从地质勘查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收益来看, 必须把风险与风险系数结合起来。尤其在应用重置成本法确定矿床平均费用, 以及在计算单位储量、单位面积勘查费用和制定地质勘查价格时, 风险系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查风险系数分为技术(或项目)风险系数和经济风险系数两种。
 
  技术风险系数是指全部项目(矿床或矿点)数与有成果项目(经济矿床)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
 
  技术(项目)风险系数= 全部项目(或矿床矿点总数)有成果(成功)项目数(或经济矿床数)-1经济风险系数是指全部项目(矿床或矿点)地勘费总额与有成果项目(经济矿床)地勘费总额之比, 计算公式为:
 
  经济风险系数= 全部项目(或矿床矿点总数)地勘费总数有成果(成功)项目(或经济矿床数)地勘费总额-1上述两个公式均减去1 后, 意为用失败项目与成功项目之比或失败项目地勘费与成功项目地勘费之比来表示补偿系数, 即为地质勘查风险系数。
 
  (2) 地质勘查不同工作阶段风险分析
 
  地质勘查风险是在己知矿产地(矿床与矿点)间进行按工作阶段逐步深入勘查而形成的风险, 随着工作程度的加深, 自然(技术或项目)风险逐渐减少, 即普查阶段较大, 详查阶段减少, 勘探阶段则更小。由于各地域(成矿区带)和各矿种之间的成矿条件和赋存形态的不同, 地质勘查风险及风险系数亦存在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
 
  据云南省地矿局组织的《地质成果价格调研制定》课题的调查统计及河南省地矿厅进行的《固体矿产普查地质成果价格制定及其管理的研究》所作的风险计算, 云南地区与河南地区普查阶段的项目风险系数分别为2.9121 、5.09 , 经济风险系数分别为0.8283 、2.398 ;详查阶段的项目风险系数分别为0.3590 、2.87 , 经济风险系数分别为0.0408 、1.656 。通过调整后, 两省厅(局) 拟确定的平均综合风险系数, 普查阶段云南局为0.67 , 河南厅为2.44 ;详查阶段云南局为0.27 , 河南厅为1.70 。
 
  (3)地质勘查不同矿种风险分析
 
  据原地矿部预算及价格测算中心于1992 年结合制定地质勘查成果价格, 通过对3213 个地质勘查项目的调查统计, 制定出的28 个矿种的《地质勘查工作矿产普查风险系数》, 其中主要有色金属6 个矿种的普查风险系数如表1 。另据云南局地质找矿风险调查资料中4 个有色金属矿种普查、详查综合风险系数如表2 。
 
  表1 是全国平均的普查风险系数, 而表2 是云南地区普查、详查的综合风险系数(若单为普查,风险系数将有所提高), 二者相差十分明显。如铅锌矿, 全国平均技术(项目) 风险系数为3.33 ,经济风险系数为1.47 ;而云南地区项目(技术)风险系数为1.90 , 经济风险系数为0.43 。其他矿种也类似。这充分说明, 地质勘查项目的勘查风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阶段、不同矿种, 甚至不同类型矿床之间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进行具体矿床(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时, 应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审慎态度。
 
  2  地质勘查投资决策
 
  对地质勘查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在目前, 我国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西方国家的矿业(或勘探)公司对地质勘查项目的选择与决策, 是以一定的经济概念为前提, 除对投入、产出的分析外, 还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因此, 地质勘查决策的经济概念可认为是成本、风险和收益的组合, 并可用C 、P 和R 表示。C 为发现矿点的一般的或平均的勘探成本, 体现技术(项目)成功的费用;R 为经济矿床的平均收益, 是具有经济意义发现的报酬和从事勘探的动力;P 为已发现的矿点成为经济矿床的概率, 是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连接点。
 
  只有期望收益超过有关成本和风险时, 才能作出肯定的决策;当成本和风险比可能的收益大得多时,将采取否定的决策;而在上述差距太小, 难以迅速决策时, 往往会暂时不定, 以后再说。但无论作出何种决策, 其投资准则均是为了找到和探明经济矿床, 即必须同时满足最低可接受的规模和获利能力的标准。因为“发现矿点” 只意味着技术—地质上的成功, 唯有“经济矿床” 才具有工业开发利用的价值与获利的可能。可见对成本、风险和收益的客观分析及对勘探环境的综合评价是正确决策的关键。
 
  其中, 发现矿点的平均勘探成本(C)是根据典型勘探计划提供的勘探环境和设计勘探阶段、方法、成本及选择性的时间间隔来进行评价的;经济矿床的平均收益(R)是根据所考察历史时期内发现的全部可能为经济矿床在开发和生产阶段的估计值进行计算的。根据每个可能为经济矿床的现金流量时间分布, 求出一个平均值, 为估计一个经济矿床平均现金流量提供依据, 并从而确定平均收益;对任一历史时期的发现概率(P)是把该时期发现的经济矿床数(作为确定R 的一部分)除以发现的矿点总数, 即以发现一个矿点的一般或平均勘探成本(C)去除所估计的总勘探费用。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地质勘查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则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及国家预算可能作出的安排, 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规划、部署和组织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对具体地质勘查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评价指标为:
 
  (1) 预计单位储量地质勘查费
 
  预计单位储量地勘费, 是指预计探明每吨矿产
 
  储量所耗费的地质勘查费。该项指标越低, 说明地质勘查经济效益越好, 即用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多的地质成果。该项指标把探明矿产储量和投入的劳动耗费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能够反映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水平。计算方法为:
 
  预计单位储量地质勘查费=勘查项目地质勘查费预算预计探明矿产储量(2)地质勘查费预计节约额和预计节约率
 
  预计节约额表现为勘查项目设计的一般费用标准与设计评价的地质勘查费预算之差。由于矿种不同, 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埋藏要素等千差万别,勘查项目设计的一般费用标准要通过大量的探采对比求得。当缺乏探采对比所确定的合理费用资料时, 这一节约额的计算便失去了对比的依据。过去采用地勘费拨款与设计预估的地勘费之差作为预计节约额。实行储量承包后, 则以承包总金额与地勘单位项目预算之差作为预计节约额。预计节约额和节约率的表示方法为:
 
  地质勘查费预计节约额=地质勘查项目费用标准(或承包总金额) -设计预算的地质勘查费地质勘查费预计节约费= 地质勘查费预计节约额地质勘查项目费用标准(或承包总金额)(3)预计经济效益系数
 
  这是反映勘查项目设计时预计经济效益的指标, 计算方法为:
 
  预计经济效益系数=预计探明储量的提取价值勘查项目地质勘查费预算3  地质勘查投资标准
 
  (1)西方国家的地质勘查投资标准
 
  长期的探、采(冶)一体化管理模式, 使西方国家矿业公司用以决策的勘探投资标准可简便地分为长期考虑和短期考虑。长期考虑用不同期望值来评价, 短期考虑用部门风险标准来确定。
 
  ①期望值量度
 
  期望值是长期勘探过程所产生的平均值。勘探期望值可根据所研究的勘探环境内一个经济矿床平均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进行估计。从矿业公司的角度来看, 成本和收益应以税后基数计算。由于考虑时间价值, 必须把平均成本和收益换算到某个共同时刻, 或者均摊到某个共同时期中, 以便进行正确的评估。可能利用的期望值量度有:
 
  每个发现的期望值(ev)
 
  ev =PR -C
 
  式中 C ———每次发现矿点投入的金额;
 
  P ———形成经济矿床的概率;
 
  R ———产生的平均收益。
 
  每个经济矿床的期望值(EV)
 
  EV =R-E
 
  式中 E ———发现并圈定一个经济矿床所需要的平均勘探成本=C/P 。
 
  这两个期望值量度代表了同样的基本准则, 只是分别以矿点和经济矿床两个不同的基础表示而已。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从矿点成为经济矿床的概率, 即:
 
  EV =ev/P
 
  期望值估计数越高, 对长期勘探环境就越有吸引力。期望值大于零, 通常被看成是投资的必要条件。负期望值, 表示货币投入多于产出。
 
  期望等年收益(EAR)
 
  勘探环境的经济吸引力也可以投资的期望等年收益来度量, 也是从一个经济矿床平均现金流量的分布求得。此时, 不是把现金流量估算值计算到某个共同时刻, 而是把资金成本率均匀分配到整个时期, 即发现一个经济矿床的全部操作年限(勘探、开发和生产时期的总和)。等年收益就是等年收入与等年成本之差。
 
  期望收益率(RR)
 
  投资的贴现收益率(RR)可以一个经济矿床现金流量的平均时间分布来测算。根据定义, RR是使正现金流量现值等于投资现值的贴现率。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 收益率就是一个勘探方案在其整个操作年限预期可以得到的年收益的平均百分数。
 
  ②部门风险量度
 
  这里所说的“部门” 绝非等同于我国对地质勘查业实行行业或系统管理的政府部门或工业部门,而是指实行事业部制的矿业公司所属的勘探部门。
 
  作为公司利润中心之一的“勘探部” 在编制勘探计划时, 必然要对其部门风险予以考虑。
 
  他们认为, 矿产勘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现矿点而成为经济矿床的概率(P)很低。在这种情况下, 运用公司的有限资金并不能保证实现期望值, 消耗了勘探能力但得不到成功, 所以在制定勘探战略时要引入生存因素。对这种风险的评估, 往往采用传统的“赌徒破产问题” 进行量化分析。
 
  (2) 我国现行的地质勘查投资标准
 
  在我国, 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均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地质勘查业与矿业的经济运行体制, 目前仍是分体运行, 并未形成以矿业公司为经营主体的集团化企业。探、采(选)、冶基本上分属于上、中、下游三个不同阶段的产业。即使在以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地勘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提出的“探—采一体化” , 也只有少数地勘单位为安置富余人员而兴办了一些小型矿山。在现行体制及企业现有经济实力情况下, 很难设想一个地勘单位(企业)能拿出一笔资金自主进行某一地区某一矿种的勘探, 而有把握地将其成果(设想勘探取得成功)转让出去;更何况如果勘探失败怎么办。同样难以设想一个矿山甘愿承担找矿风险而投入大量资金去异地寻找适合于自身未来发展的新的矿产地(新发现矿床)。
 
  因此, 我国现行的地质勘查投资标准, 并非西方矿业公司那种长期考虑的期望值量度和短期考虑的部门风险量度, 而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为供(地勘单位或企业)需(矿山企业, 更多的是矿山主管部门或集团化总公司)双方都能认可和接受的地质勘查费用(价格)标准。这一标准是按照成本加利润的原则制定的, 目前执行的仍是1994 年原地质矿产部印发的《地质勘查收费标准》, 包括除地质勘查施工准备费以外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及技术服务的单位计量费用(价格)标准。地质勘查项目费用(投资或收费)标准, 则是项目设计需要发生(结算时为实际发生)的各项实物工作量费用之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矿产勘查储量承包的单位储量投资(收费) 标准, 则是按不同地区不同矿种的地质勘查历史资料计算出来的综合平均费用, 并按相应的风险系数作了调整。
 
  与西方国家矿业公司的勘探投资标准相比较,可以说, 我国是将其长期考虑的期望值量度和短期考虑的部门风险量度作了不同层次的分解。在同一层次上, 矿山企业及其主管集团化公司主要着眼于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期望值量度的长期考虑,即以支付能力之内一定资金获得具有较高品位和较多吨位(较大规模储量)的地质勘查成果, 以扩大矿山生产规模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地勘单位或可能形成的地质勘查(集团)公司主要注重于部门风险量度的短期考虑, 即对任何一个勘查项目, 无论是作为承包方或受托方, 都必须考虑该项目的风险性, 尤其对储量承包项目更为慎重, 一般愿意承接工作基础较好、成功概率较大或即使风险很大但风险(投空) 损失能够得到补偿的项目。而对于上一层次的矿产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分属的工业主管部门, 更着重于矿产资源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程度的长期考虑, 着重于矿产资源储采比的宏观控制与调节, 并对找矿风险给予认可。事实上, 到目前为止, 我国地质勘查的风险投入仍是由国家承担, 这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
 
  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 可以预见, 商业性地质勘探投资的风险, 将逐步由国家地勘费的包揽转移和分散到各矿业、勘探(集团)公司。这在海洋石油勘探(包括中外合作勘探)和部分大型矿山企业的自筹资金勘查项目中已显示出来。因为, 风险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风险与利益不可能继续下去。因此, 对于已有的和正在改制形成的矿业、勘探(集团) 公司, 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和建立风险利益机制, 搞好项目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分析与评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