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公司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如何结合办学在这一机遇中寻求发展,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当前,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设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造就完备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仍处于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初期阶段,需要相互学习和利用自身科技和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建立集人才培养培训、产学研合作和资源战略管理为一体的高水平智库。高校要坚持学术导向和国家目标,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目标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基础建设,努力使学校处于国际学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为破解国家面临的科学技术创新瓶颈作出应有贡献。例如,设立国别或区域研究机构,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科教合作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出版“一带一路”专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建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等。


  促进文化理解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国际教育、人文和学术交流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是我国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声音、汇聚中国精神、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已经成为今后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吸引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来华参会,促进大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人文交流,这些都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


  国际化的样本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国别分布和所属学校均衡发展,调整留学生结构、优化类别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支柱型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组建了“丝绸之路学院”,担负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协同创新、丝绸之路国际资源环境论坛、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职能。今后还将重点为沿线国家培养地质土木工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工程技术的领军人才,培养地质资源、环境科学、水科学、资源经济、生态保护、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成立“地球科学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学生教育中心”,启动了“全球地质矿产专业人才留学中国计划”。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定向委托培养、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国际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平台,先后为一批企业提供国际学生毕业生,为国家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


  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强化与相关国家政府、产业界的契合度,按照基地、平台、项目的思路科学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调查与灾害预警水平提升,运用地球化学调查技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航天航空遥感技术钻探技术、海洋勘探开发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构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沿线国家地质资源环境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矿业信息交流与管理等,构建整体的信息共享平台。目前,我校与沿线国家15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成立了俄罗斯中亚地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东南亚地质资源研究基地,开展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地质资源环境科技问题研究项目;牵头成立了“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召开了“丝绸之路高等教育与地学研究合作论坛”,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