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行业资讯

地热+光伏+储能!解锁西安国际港务区智慧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

地大热能西安国际港务区智慧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可再生能源以及现有装置进行系统集成,对公司生产调度楼进行冷、热、电等能源产品供应的示范项目,实现低碳排放2021年西安新港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实施该示范项目以来,坚持构建以综合智慧能源为核心的零碳能源体系,完成了光伏项目、地热项目建设工作。2022年,该项目获得西安市智慧综合新能源示范工程荣誉证书》,获得多项专利。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深入推进,清洁低碳绿色环保的现代能源架构体系正在形成。示范项目以结果为导向的反向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从条件到结果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将低能耗/碳作为能源规划前置条件的要求,解决了节能低碳新形势下,常规能源规划方法无法高效实现以结果(能耗、投资碳排放等)为导向的问题。
 

示范项目基于分布式能源+地热+光伏+储能综合新能源技术,利用系统的规模效应,集成多项节能、低碳技术,有利于区域综合能源的统一实施。一是发挥多能耦合、多能互补优势。二是利用谷电蓄能,降低区域电网尖峰负荷,移峰填谷。三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四是利用现有供热管网,进行供冷供热服务。


地热+光伏+储能!解锁西安国际港务区智慧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地大热能

 
2.具体举措
 
1.建设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综合能源发展,平台建设是核心。自2021年项目立项起,地热+光伏+储能综合新能源项目组就及时展开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搭建工作,尽快完成了调度指挥平台软件系统技术方案制定、确定软件合作开发单位以及合作内容等工作。平台内容包含且不限于:热网监控系统、供能调度指挥系统、全网平衡控制系统、生产分析指导系统、热网能耗分析系统,室温监测系统、经营管理指标分析系统、掌上供热APP、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等。2021年11月,监控、客服、收费等主要功能已投入使用,并持续开展收费系统优化和室温检测系统开发等工作。
 
2.屋顶光伏及充电桩。为深入研究太阳能利用最新技术,公司开展能源站屋顶光伏、车棚及充电桩项目,实施了装机容量210kWp的屋顶光伏、3台7kW新能源交流充电桩储能研究。2022年6月,屋顶光伏项目完成投运,及时掌握光伏发电效率和特点,展开数据采集等研究工作,开展对光伏、储能深入研究工作。
 
3.生产调度楼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实施了装机容量120kWp的BIPV光伏,2023年7月完成投运,及时掌握光伏发电效率和特点,展开数据采集等研究工作。
 

4.地热、管网蓄冷及热泵机组地热能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可再生能源,但目前地热能利用初期投资较高,阻碍着公司在地热领域的发展,本着高效、经济、示范的原则,公司充分利用能源站现状供热供冷管道、补水装置等基础设施,新建双U形浅层地热井63口,开发供热供冷、蓄冷等多种工况运行的热泵,并将空调测循环泵、地源侧循环泵、配电、控制等集于一体的装配式热泵机组。夏季利用装配式热泵机组,吸收用户侧热量置换于地下;冬季利用装配式热泵机组,吸收地下热量经供热管道输送到办公场所,还可以利用谷电通过热泵机组和供热管道,夜间蓄冷、蓄热,白天供冷、供热。2022年6月,浅层地热井及装配式热泵完成投运,同年8月,供热管道蓄冷供冷完成投运。


地热+光伏+储能!解锁西安国际港务区智慧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地大热能

 
3.工作成效
 
本项目的应用对象为综合能源供能系统,项目已在公司所属能源站开展试点应用,替代天然气化石能源,实现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并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申请专利取得新突破。申报专利8项,其中2项发明专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6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论文及软件著作权成果丰硕。完成项目相关研究论文3篇,在《暖通空调》《建筑科技》期刊上发表。取得能源调度指挥平台APP系统、发票系统、能耗分析系统以及能源调度指挥系统客服管理系统、热网监测系统、热网控制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室温采集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共10件软件著作权。
 
3.获得省级科技活动奖项。两项相关技术分别获得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活动二等奖、三等奖。2023年4月,《综合智慧新能源系统及其智能集成管理平台》项目获得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项目价值与创新
 
该示范项目实现了3个创新点:一是市政集中供热管网,在夏季进行供冷。二是利用峰谷平电价的差异,晚上对供热管网系统进行蓄冷。三是通过热泵机组蓄冷、供冷、供热等多种工况运行调节,实现蓄冷供冷的应用功能。项目核心技术均取得自有知识产权,在综合能源利用方面,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该项技术的研发,为公司培养一批专业技术研发人员。
 
项目技术应用后,可使管网利用率提高100%。通过采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供应,热泵机组综合COP达4.5以上,充分利用谷电蓄能,运行成本较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大幅降低,测算降幅60%左右。能源站全年减少天然气消耗33万元,分布式能源站每年减少运维人员3人,减少人工成本约24万元。示范项目全年共节省能源项目成本约107万元。
 

项目推广实施后,以国际港务区1000万平方米供热面计算,预计降低碳排放9983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155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299吨,降低粉尘排放2725吨。有效降低园区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助力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2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