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温泉

湖南温泉研究区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旅游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目的地系统、客源地系统和旅游出行系统。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离开这三个子系统,对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当然也必须考虑这3个子系统。对每个系统所选取的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将其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20、40、60、80、100五个分值。等级划分参照相关国家标准,结合相关专家建议综合确定。选取的指标数值一部分由模糊评价语言构成,考虑到熵值法的确权原理,故在熵值法确权时把模糊评分语言直接改成相应的评分数值,如很高、高、一般、较低、很低,则直接赋予数值为100、80、60、40、20,以便参与确权运算。另外如果指标只能划分为4个等级的则以高分值计,最低的20分不计。
 
  温泉旅游目的地系统指标
 
  温泉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温泉资源禀赋和温泉点所在地的环境状况。温泉资源禀赋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产生旅游吸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决定温泉旅游开发选址的客观必要条件。温泉资源禀赋一般从温度、流量、水质、地质地貌背景等因素来评价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地质地貌背景决定温泉的稳定性、温泉地的地貌景观特色和开发用地条件;温度和流量决定温泉的储量,进而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容量规模和旅游地持续发展的能力;水质决定温泉的治疗功能。其中,又以温度和流量对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最大,并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尽管我国大部分地区把温泉定为25℃以上,但正如前文所说,30℃温泉才具有旅游开发意义,因此本研究中只有大于30℃的温泉才计入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范畴,这与湖南省旅游局课题研究是相一致的。参照我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本文结合湖南省温泉实际情况将温泉划分为4级,即低温温泉30~40℃、中温温泉40.5~60℃、中高温温泉60.5~80℃和高温温泉≥80.5℃。
 
  温泉点所在地方的环境状况包括当地政府对温泉资源的开发支持力度、当地居民开发态度、当地地价水平、年旅游收入、第三产业比重、自然景观质量、人文景观质量、温泉历史文化底蕴、区域温泉聚集度和所依托风景区的知名度(表1)。开放的思维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愿意为开发商提供优越的服务决定了政府和居民的态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价;年旅游收入和第三产业比重可以说明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寒冷的季节是温泉旅游的旺季,而炎热的季节则是淡季。温泉旅游地如果仅靠单纯的温泉沐浴往往很难保证全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因此,综合性的旅游开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温泉地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程度就成为决定温泉旅游综合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温泉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或承载着某种文化特色如传说和历史典故则更加带来游客的精神愉悦;区域温泉聚集在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更多地带来了区域性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另据调查显示,专程泡温泉的游客占44.8%,泡温泉顺便游览景点的游客占28.9%,游览景点顺便泡温泉的游客占26.2%。这一数字说明温泉游客的一部分是由旅游景点带来的,有着风景名胜区的依托自然带来了远方的游客。这些指标都属于温泉资源目的地环境因素,归属于温泉旅游资源目的地系统,是温泉开发的重要条件。
 
  温泉旅游客源地系统指标
 
  温泉资源不同于其他可承载客容量大的旅游资源,游客出游体验等方面也是远远小于其他旅游资源所带来的。因此,温泉旅游吸引力较小,其客源地市场不会很远,只能局限于温泉点周围一定区域。在进行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估时,这往往被学者们所忽略,其要么夸大了游客市场,把市场定为全国各地而在研究中不把客源地市场计入指标体系中;要么就是缩小了客源地市场,把市场不自觉地仅定在温泉地所在的县城镇、地级市、最近的外县城镇和外地级市。游客抽样调查表明,温泉旅游地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以国内为主,而且80%的游客集中在4 h交通半径范围内的周边城镇群。一方面温泉开发要求游客数量既要达到维持经营所需的门槛量,另一方面又要求尽量满足4 h交通半径圈内游客量,游客市场的大小是温泉资源开发规模的准绳。本文中以温泉点4 h交通半径圈内所有县级城镇(地级市市辖区作为县级城镇)为客源地市场,以其城镇数量、人口数量和所有城镇的人均GDP为指标,考虑到最近的城镇毕竟是最重要的客源地而也专门作为一客源地市场指标。
 
  温泉旅游出行系统指标
 
  交通因素也是温泉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温泉往往分布于偏远的山区,良好的可进入使得很多温泉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反之则大大限制了温泉资源的利用。自然,温泉分布城市或高等级公路附近都是很好的区位。过往的研究大多简单地把旅游资源与城市距离、高等级公路距离和车站距离作为可进入的指标,尽管有可取之处,但旅游出行系统是把旅游客源地系统和旅游目的地系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脱离开目的地系统和客源地系统构建出行系统指标是脱离实际的。鉴于此,为构建一个严密的、对各温泉点公正的出行系统指标,作者分别以每一温泉点为中心,以半径100、150、200和250 km(结合湖南省的实际,考虑通车道路以外的旅行时间,250 km的半径圈近似为4 h交通圈)为圆的范围算出各半径范围任意点到该温泉的平均时间,并作为可进入性指标,另外把最近的城镇到达该温泉所需的时间又作一指标。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有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主要包括电话调查、问卷调查、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访谈和实地考察。间接资料主要来源有:《湖南省志》第九卷《工业矿产志之地质矿产》、《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下册)、湖南省旅游局课题“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研究”(湘旅[2008]82号)项目组数据、企业内部材料、温泉旅游网站、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统计资料,另外有相关期刊上的论文提供的数据共构成本研究温泉资源数据。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湖南省及周边的六省统计年鉴是经济、人口等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交通图集》是交通数据的主要来源。
 
  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确定
 
  根据旅游系统三大子系统构建温泉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其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