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温泉

山东温泉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0 前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温泉资源的国家, 中国温泉利用有着相当长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温泉旅游悄然兴起 , 将成为继山水风光、大型游乐场、主题公园、城市观光后的又一新兴的旅游主题。目前, 温泉旅游开发的热潮已经形成, 温泉旅游开发相应成为中国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中国的温泉旅游开发中, 纳入愈来愈多的休闲和娱乐因素, 温泉旅游度假区正从单一的疗养功能发展演化成集度假、观光、康体、休闲、娱乐、健身、商务、会议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造高质量的度假环境, 设计多样化、高档次的康体旅游产品, 提供舒适周到的旅游服务, 塑造鲜明的文化特色将成为温泉旅游发展的新趋向。
 
  山东省是中国北方温泉资源富集区之一, 目前正处于温泉旅游大发展的前夜。强劲的内需经济支撑, 日韩成熟市场的对接, 省内高端旅游产品的组合等构成山东省温泉旅游发展的优势。然而, 相对于山东温泉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应的学术研究却显得滞后。本文根据笔者参加山东温泉战略研究过程中的实地调研和第二手资料(包括温泉企业材料、文献资料、旅游统计资料以及相关网站的资料), 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 分析山东温泉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特征, 探讨山东温泉旅游布局系统, 希望加强对于山东温泉的研究工作, 并为山东温泉旅游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
 
  1 山东温泉资源分析
 
  1.1 资源概况
 
  山东是中国长江以北温泉大省, 丰富的地热地下水资源共同保证了山东丰富温泉资源的形成。
 
  调查结果显示, 全省日产地热水约5.7 ×104 m3,全省3 000 m以内浅层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相当于150 ×108 t标准煤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约为山东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4倍。
 
  全省17个市都有可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共有地下热水出露点30 余处, 主要天然露头温泉有威海温泉、温泉汤、洪水岚汤、七里汤、呼雷汤、北汤、大英汤、小汤、龙泉汤、于家汤、温石汤、艾山汤、汤东泉、东温泉、汤头、桥沟温泉、温凉泉、汪家坡等18处温泉[ 7] , 人工地热井(钻孔)超过200眼, 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 特别是黄河下游滨海油田地区。
 
  1.2 资源特征分析
 
  (1)温泉成因:属特定水热条件下的隆起断裂型。
 
  山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的高热流值地带, 中、低温热水资源丰富[ 9] 。山东省温泉的热源主要来自由地球表面向深部正常地温增高的热量, 或来自深层熔融岩浆房释放的热量, 或来自花岗岩放射性物质蜕变而释放的热。温泉水源与其所处地貌类型有关, 分布于沿海(近海)地带的温泉, 海水通常成为其主要的补给来源;而分布于内陆低山丘陵区的温泉, 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下渗、循环补给。从成因来看, 温泉可以分为岩浆活动型和地下水深循环型。其中地下水深循环型又可以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陷盆地型, 山东省出露的温泉均属隆起断裂型[ 10] 。
 
  (2)温泉空间分布:表现出既广泛而又集中的特点。
 
  地质构造温泉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1] 。
 
  山东温泉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控制, 主要分布在胶东、鲁南等东部、中南部地区。根据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特征, 可将山东省的温泉资源划归4个地热区, 即鲁东地热区(出露14 处温泉), 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出露1处温泉), 鲁西地热区(出露3处温泉)和鲁北地热区。温泉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出现在鲁东地热区的烟台威海等市, 现已查明的天然露头温泉有14处, 占全省总数的60%以上,鲁北地热区的东营滨州聊城等市是热水井钻孔集中分布地区。
 
  (3)温泉温度:以中高温和中温温泉为主。
 
  参照中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 -89), 将温泉按水温绝对值高低分为高温温泉(80 ~ 100℃)、中高温温泉(60 ~80℃)、中温温泉(40 ~ 60℃)和低温温泉(25 ~ 40℃)。
 
  照此标准, 山东18处天然露头温泉中, 属高温温泉者2处, 中高温温泉8处, 中温温泉6处, 低温温泉2处。可以看出, 山东温泉以中高温温泉和中温温泉居多。山东温泉中温度最高的要属烟台市招远温泉, 该泉水温度达98℃, 天然自沸。
 
  (4)温泉泉质:多数温泉化学成分丰富。
 
  根据水化学类型, 山东温泉多数为氯化钙深层型水, 少数为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大陆型水。另据《中国医疗矿泉水分类修订方案》, 山东温泉可以分为淡泉、高矿化泉、氯化物泉、硫酸盐泉、复合型微量元素矿泉和放射性氡泉等。威海七里汤、洪水岚汤等温泉属淡泉;济南、蓬莱、招远、临沂地温泉属高矿化泉;威海北汤、大英汤等属氯化物泉;威海呼雷汤属硫酸盐泉。还有部分为多项微量元素达到国家命名标准的复合型矿泉(如东营温泉、烟台牟平温泉、烟台栖霞艾山温泉)和放射性氡达标的氡泉、硒泉(如肥城温泉、威海宝泉汤)。
 
  (5)依托地貌:温泉所处环境地貌类型多样。
 
  山东多数温泉地处平原或低山丘陵地带, 接近河流、湖泊、湿地、海洋、山丘、森林、乡村、果园等要素, 有利于景观园林和休闲文化主题的营造。其中, 烟台青岛、威海3市发展葡萄酒庄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 同时, 这3个市也是山东省温泉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 葡萄酒酒庄旅游的兴起必然对胶东地区温泉旅游市场起到积极带动作用。“温泉+葡萄酒” 旅游产品的组合, 有望成为山东发展温泉旅游的独特优势。
 
  2 山东温泉利用现状特征
 
  山东省有组织地进行地热开发始于20 世纪50年代。目前, 山东温泉地热水已在洗浴、水疗、淡水养殖、丝绸工业、农业及旅游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利用。已建成营业的主要温泉项目有:德州齐河国科高尔夫温泉、聊城天沐温泉;菏泽、临沂德州、寿光、招远、栖霞、威海、即墨等, 其开发利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区域经济发达, 温泉旅游发展迅速。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 交通方便, 物阜民丰, 为中国沿海地区发达省份之一, 具备良好的温泉开发利用基础。近年来, 山东各地温泉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表2)。目前全省利用温泉和地热水的大小浴池有50多个, 疗养院24座, 拥有床位近4 000张, 标准游泳池3个, 温泉宾馆(度假村)20多座, 养殖(种植)面积200 hm2 多(3 000多亩),地热供暖面积达300 ×104 m2以上*。
 
  (2)按开发区位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似于海南等地的温泉开发模式, 山东温泉在区位上可分为都市近郊及小城镇周边两种类型。都市近郊温泉具有较大的客源市场, 采取综合模式, 面向多元需求, 形成集多功能于一体、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 如青岛即墨温泉等。小城镇周边自然环境优美, 采取捆绑精品模式, 突出温泉文化内涵, 强化康体养生功能, 实现温泉洗浴与乡村、生态、体育、观光游等要素的复合, 并与周边景点联合以增强吸引力, 如招远温泉、烟台栖霞艾山温泉等。
 
  (3)按温泉功能可分为3种模式。
 
  因温泉所处条件及开发投资者决策理念的不同, 山东温泉旅游开发可分为休疗保健式、观光娱乐式和综合式3种开发模式。
 
  (4)尚处于初级阶段, 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大部分温泉缺乏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地热矿产勘探基础资料作为依据, 对于温泉资源的储量、成分、分布、利用状况“家底” 不清, 利用、管理盲目性强。其次, 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仅停留在洗浴、供暖养殖等少数领域, 没有形成综合利用产业链, 粗放式开发造成效益低下。如烟台招远温泉, 是山东省温度最高, 出水量最大的温泉, 但在开发利用上却以“澡堂子” 式洗浴中心和浴池为主, 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极低, 浪费严重。
 
  (5)法律规范不健全, 环境与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山东省温泉开发依据“矿产资源保护法” 及地方性的相关管理条例。这些法律规范尚待健全, 存在着管理漏洞[ 8] , 导致山东温泉前期开发中保护意识淡薄, 功利思想强烈, 缺乏必要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措施。部分地区因温泉水资源过度开采, 出现温度下降、水量减少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少数地区, 对于温泉利用之后的污水未加处理直接排放, 造成二次污染问题。
 
  3 山东温泉旅游开发布局
 
  3.1 总体结构
 
  通过设计温泉空间布局结构模式, 可促使产业有效地向温泉增长极集聚, 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山东省的特殊区位、交通条件和资源状况, 依托山东旅游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布局的总体框架, 按照温泉旅游区———温泉景区两个层次对山东温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布局。
 
  温泉旅游区是指以温泉旅游作为区域主要吸引物之一的旅游区, 其空间尺度相当于省级以下、地级市以上的地域综合体。温泉景区是指以温泉产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的景区, 其空间尺度相当于在同一(地、县)市内的单个或多个温泉资源点构成的地域综合体。
 
  在全省构建富有山东特色的温泉旅游地域系统, 逐步形成“二心五区十二景” 的山东温泉旅游开发格局, 最终形成产品多元、分工合理、功能协调、综合效益可观的温泉旅游产业集群。
 
  “两心”, 即以青岛济南为两大温泉旅游组织接待中心。整合全省社会经济、交通布局、旅游规划及区域特性等多方面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特点, 将青岛市济南市建成山东省两大温泉旅游组织接待中心。
 
  “五区”, 即形成山东半岛温泉区(青烟威)、鲁中区(济南市、泰安市)、鲁东南区(临沂枣庄、日照)、鲁西区(德州聊城、荷泽)、黄河三角洲区(东营、滨洲、潍坊)五大温泉旅游区。
 
  “十二景”, 即重点建设烟台艾山温泉度假村、烟台招远温泉、文登温泉之都青岛温泉旅游度假区、沂南阳都温泉、临沂汤头温泉镇、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泰安徂徕山温泉、济南商河温泉、德州大雁岛温泉、聊城天沐温泉、东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等12大重点温泉景区
 
  3.2 功能分区
 
  在青岛市、济南市两大中心的带动下, 规划和打造五大温泉旅游区:
 
  (1)山东半岛温泉旅游区。
 
  主要功能:强化“黄金海岸” 的整体旅游形象, 成为具备滨海度假、健康养生、乡村旅游、休闲观光、运动健身、会议商务功能的综合型温泉旅游区。
 
  发展方向:将作为山东省温泉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之一, 建设中国有影响力的休闲游憩基地。作为山东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温泉旅游发展的第一梯队, 吸引日韩等海外游客及中国中高端度假游客。
 
  (2)鲁中温泉旅游区。
 
  主要功能:依托“山水圣人” 的品牌与资源,增强与其它旅游产品的联系, 发展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健身养生、会议商务等功能的综合型温泉旅游区。
 
  发展方向:将作为山东温泉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 作为山东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温泉旅游发展的第一梯队, 吸引中外中高端游客。
 
  (3)鲁东南温泉旅游区。
 
  主要功能:与区域发展的特质元素相融合, 成为具备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人才培养和第二居所功能的、较高档次的温泉旅游区。
 
  发展方向:以温泉文化为核心, 以临沂汤头镇作为战略重点, 对温泉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建设档次高、功能全、规模大的重要的温泉旅游目的地。
 
  (4)鲁西温泉旅游区。
 
  主要功能:形成具有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为主要功能温泉旅游区, 增强山东省温泉旅游形象, 提升全省温泉旅游的竞争力。
 
  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古城历史、生态休闲和水乡特色的温泉旅游区。作为山东温泉旅游的第二梯队和山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5)黄河三角洲温泉旅游区。
 
  主要功能:建设复合黄河口生态、休闲度假
 
  探险猎奇、生态观光、滨海民俗体验、工农业旅游等功能的特色温泉旅游区, 强化山东省温泉旅游内涵。
 
  发展方向:作为山东旅游发展的潜力区域和温泉旅游发展的第二梯队, 成为山东北部“齐鲁逍遥游” 的重要基地, 吸引中外中高端游客。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山东是中国北方温泉资源富集省份, 温泉资源成因属一定水热条件下的隆起断裂型, 分布既广泛而又集中, 以中高温和中温温泉为主, 多数温泉化学成分丰富, 所处环境的地貌类型多样。
 
  (2)近年来山东温泉消费需求上升, 温泉旅游发展迅速, 按开发区位可分为都市近郊及小城镇周边两种类型, 按温泉功能可分为休疗保健式、观光娱乐式和综合式3种开发模式。目前山东温泉尚处在初级开发阶段, 利用程度较低, 有关温泉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环境与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3)为合理开发山东温泉资源, 应基于“二心五区十二景” 的旅游开发格局, 在青岛市、济南市两大中心的带动下, 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五大温泉旅游区, 建设12大重点温泉景区, 形成富有山东特色的温泉产业集群。
 
  4.2 建议
 
  温泉是一种区域性旅游产品。在全省旅游深化发展的背景下, 山东各地温泉开发项目不断涌现,温泉旅游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山东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 应基于温泉资源的特征、区位特征和区域经济背景, 勇于探索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 克服规模小、档次低、开发粗放、规范性差等弊端,构建产品多元、分工合理、功能协调、效益良好、具有山东特色的温泉旅游地域系统。只有这样, 温泉才能真正成为与“黄金海岸” 和“山水圣人”
 
  两大品牌配套、解决冬天淡季的主导产品, 并与葡萄酒、山地、滨海、高尔夫等其它休闲度假元素资源组合, 构成新的旅游吸引, 为山东旅游的创新和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