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温泉

山西省温泉旅游资源研究

  温泉就是摄氏20 度以上的地下水在地表面的天然出露,是地热资源目前利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温泉旅游温泉旅游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对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康疗保健、美容美体等需求增加而逐渐兴起的旅游项目。随着我国旅游消费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的转型,温泉旅游迎合了旅游消费者的心理,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组成。山西省有着丰富独特的温泉资源,然而,在现实中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没有很好地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为此,笔者对其及开发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初步研究。
 
  一、山西温泉资源概况
 
  (一)分布特征
 
  从数量上说,山西温泉出露点较多,在全国的排位也较前。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山西省丰富的地热资源,北起阳高盆地,南到运城盆地,西自吕梁山,东至太行山区均有分布,涉及到省内8 个市的18 个县(区)。但分布密度很不均,相对集中于中部五大断陷盆地地带和东北部隆起地带,大多数分布在黄土台塬和盆地中。总体呈现南部较密集、北部较稀疏,盆地及边山多、山地少的特征。从大同、忻州、太原、临汾和运城5 大盆地中地下热水点的分布上看,相对地集中于运城、临汾和忻州盆地中。
 
  尤其是运城和临汾两个地区,地热田数占全省的52%,地下热水出水点数达到全省的77%。
 
  (二)地热资源形成类型
 
  山西省地热资源形成类型按地热水资源形成的地质作用和赋存条件,可分为新生代沉积断陷盆地型和褶皱隆起断裂型两种类型,以新生代沉积断陷盆地型的地热水资源为主要类型。
 
  山西中部呈多字型雁行排列的的一系列新生代沉积断陷盆地是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盆地中部和边缘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沟通热源和热水活动的通道。盆地上覆巨厚的松散细粒堆积,形成很好的保温盖层。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深部的地热以传导方式向地表运动,并加热岩石及填充的孔隙水、裂隙水,贮存在松散的沉积层内,或贮存于盆地基底内,通过传导或水热对流,向地面运动。形成与分布着30 多处地热导常区,从天镇县长城脚下,至临猗县黄河岸边,均有温泉地热井出露。
 
  褶皱隆起断裂型主要分布于构造隆起区,受断裂构造与燕山期岩浆岩活动的影响,活动性断裂发育。大气降水和河水渗入补给经深循环而形成地热水,水温较高,矿化度一般小于1mg/l。如浑源汤头温泉区,位于恒山隆起带东端与唐河断裂带复合部,温泉水温可达63.4℃;盂县寺平安温泉,构造单元属五台山隆起带南端,太行山隆起中段西侧,与滹沱河谷三组断裂带的交汇处,温泉水温54℃。[1](三)温泉类别依据水温分,山西地下热水,以中低温热水为主。现已查明的温泉水温以20~40℃的温水地热田有10 个,水温以41~60℃的温热水地热田有11个,水温以61℃以上的热水地热田有3 个。其中,新降北池井底水温86℃,为全省最高(见表2)。
 
  (四)旅游价值
 
  温泉资源温泉旅游发展物质基础,温泉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温泉旅游地产生旅游吸引的大小。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温泉的温度、矿物成分和流量表现,并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山西省大多数温泉地出水量大;矿物含量丰富,大多属于优质的医疗泉水,对人体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水温以中低温和中温为主,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所以温泉质量较高。如浑源县汤头温泉日流量1900m3/d,含有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和钾、钠、钙、镁、硫化氢等矿物元素,水温63℃;盂县寺平庄温泉日流量720~1200m3/d,含有钙、锰、镁等多种矿物质和铀、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元素,水温54℃;忻州顿村温泉日流量2880m3/d,含氡、氟、硫化氢、硅酸盐等元素,水温50℃;另外忻州奇村温泉、原平大营温泉、太原神堂沟温泉、夏县温泉等已开发的温泉也非常优质。
 
  (五)开发历史
 
  山西的温泉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据目前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山西汤头温泉,其利用之悠久和疗疾之盛名在国内仅次于华清池。正如《水经注》记载:“寇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北魏时期在此建造过温泉行宫,为皇家沐浴闲养之地。证明当时人们就已懂得利用汤头温泉治疗各种病症。此后温泉的利用一直处于自发利用状态,不外乎疗疾、沐浴、日常洗涤、灌溉、养鱼等功能。直到民国时期,有关山西温泉的资料非常有限。
 
  20 世纪70 年代后对地热异常区的人工开孔逐渐增多。目前,省内地下热水利用具有一定规模的有浑源汤头、忻州奇村、顿村、原平大营、太原神堂沟、盂县的寺平安和夏县的南山底几处,主要用于洗浴、泡汤、疗养,建有各种配套设施,向娱乐、观光方向发展,有些拟作为旅游集散中心。还有最近发现的太原龙山脚下的温泉目前也在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开发建设。新绛北池、西马和曲沃高显等地也修建了温泉澡塘,逐渐扩大规模。长期以来用于农灌和洗浴的有太原清徐、襄汾汾阳岭、新绛北池、曲沃高显、临猗吴王泉等各地的温泉。用来养鱼的有清徐和北池两处。其中北池的利用最多样化,有疗养、洗浴、养鱼、孵化和农业灌溉等多方面。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温泉旅游成为地下热水
 
  开发的主要趋势,山西的温泉旅游开发也倍受旅游商家青睐。泡温泉成为最能吸引游客的一个卖点。
 
  二、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缺乏保护意识,盲目开采温泉旅游资源属于非普遍存在性的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从目前开发状况来看,还存在有误区,忽视区域联动开发。由于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过量开采;或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合理配置足够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都是对温泉旅游资源脆弱性认识不足的表现,对温泉旅游资源的利用极为不利。
 
  针对此现象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过高水平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建立并严格执行相关限制机制等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稀缺资源的科学利用,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二)开发模式单一,产品雷同
 
  温泉旅游的市场需求及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特征。而山西省的温泉旅游开发忽略市场需要,模式单一化、两极化则难以满足日益细化的市场需求。开发模式或“挖池、放水、盖房”,出现劣质产品“搭便车”的趋向,或赶时髦、讲豪华呈高端化趋向,也有借温泉开发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趋向,或出现只注重建筑型态、忽视文化品位、设施建设大同小异、缺乏文化特色的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在游客心中创造出优势产品,对以吸纳短程回头客为主的温泉旅游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发温泉旅游的过程中,首先
 
  对温泉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差异、出游目的的不同、消费能力的高低等做深层次探究。只有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找到对应的目标市场,产品才有销路。
 
  (三)营销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一直以来,山西温泉虽然质量很高,但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是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对各景区进行很好的包装策划和市场促销,缺乏品牌意识。山西省还有很多温泉旅游资源,甚至是已经开发的温泉旅游地还不为人们广泛认识。在宣传上,出现多个温泉地同时冠以“华北第一泉”的现象,不但没有强调出各自的地位和特色,而且也未能加深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以此来吸引游客。
 
  这就要求宣传力度和广度的加大和深入,利用广告、书面、网络和优质的温泉旅游产品等营销手段持续不断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有待今后调查研究的问题
 
  山西省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目前尚未得到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薄弱,认识不够。温泉旅游良性发展,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因此还需要对山西温泉旅游的地质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服务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等问题做进一步的考察研究,来推进山西省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