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温泉

皖江城市带温泉旅游地开发策略

  温泉旅游在皖江城市城市旅游建设中的意义
 
  从旅游资源的总体禀赋和开发状况上看,皖江城市带不比皖南,也逊色于长江沿线上游的“三峡”段和下游的“环太湖区域”。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如何突围,真正成为产业转移的先导力量,其自身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关键。现代温泉旅游是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以健康为主题,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其集文化、休闲、度假、疗养、健康等多重时尚元素,对城市旅游形象传播和市场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温泉旅游有助于皖江城市带旅游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有助于皖江各市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有助于完善和提升皖江城市带的旅游功能。
 
  皖江城市带温泉旅游地整体提升策略
 
  (1)挖掘皖江文化,打造“皖泉”品牌
 
  温泉文化,是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物化”体现。皖江文化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是涵盖安徽全省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皖江多处温泉地都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传承。例如,半汤温泉是中国四大古温泉之一,有着浓郁的疗养、沐浴文化。在开发中可深度挖掘传统的洗浴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餐饮文化、园林文化,打造以“皖泉”为整体品牌的温泉旅游产品,以整体提升皖江温泉旅游的品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2)优化区域竞合,注重差异化发展
 
  温泉是一种异类资源替代性弱而同类资源替代性强的旅游资源,因而温泉旅游地开发的模式易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旅游地空间竞争异常剧烈。从图1可以看出,皖江温泉资源分布呈现出小区域集聚分布的状况,开发中容易出现同质恶性竞争的局面。皖江各地市要在充分把握本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积淀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同时,挖掘各自特色、实行差异化开发、加强区域合作,达成良性竞争以实现共赢。首先在理念上,各温泉旅游地要达成差异化竞争的共识,加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以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带来的弊端。其次在开发中,各温泉地应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温泉小镇建设。如在温泉集聚的环巢湖区域,汤池温泉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宜建成温泉旅游、商务、会展中心及科普试验基地;半汤温泉有多年理疗开发利用的经验,宜建成温泉理疗、康体、保健中心;香泉靠近南京等大城市,环境优美、地域宽广,宜建成温泉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昭关温泉资源条件好,宜建成有效利用温泉资源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高得分区的开发策略
 
  原为“中国温泉之乡”的地级巢湖市拆分后,优质的温泉资源分属合肥马鞍山,加之二市市场区位条件和区域支持条件也非常优越,现有资源开发也具备一定规模,该区未来可选择“提升模式”进行开发。所谓“提升模式”,是指随着旅游开发水平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和旅游需求的转型,旅游地的开发不能只停留于旅游设施、服务地建设阶段,而应充分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潜能,进行产品的市场整合,以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为此可采取的主要开发策略有:(1)借助优质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取国内外温泉旅游开发的先进经验,在现有开发的基础上,依托资源地中心城市,采取休疗保健式开发模式、建设主题文化式特色露天温泉公园等形式,以适应我国旅游由观光向观光与度假并重的发展趋势;(2)为避免温泉旅游建设雷同化现象的发生,还应在区域内实现温泉功能的重新布局,实现温泉度假、温泉保养及温泉疗养等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如在近都市区布局温泉度假和温泉保养为主要功能的温泉地,而在距都市较远、环境宁静清新的农田、山村布局具有长期住宿性质的温泉疗养地[16];(3)该区温泉地开发历史久远,且大多依托于温泉村镇,温泉旅游与温泉聚落呈现空间同位,这就要求特别重视温泉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让原著居民成为利益共同体,如此不仅利于温泉资源保护,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从而通过温泉旅游开发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共同进步。
 
  得分较低区的开发策略
 
  安庆、六安、池州和宣城4市在开发条件评价中得分较低。由前文分析可知,温泉资源本底质量较差、区域温泉集聚度较低、温泉地市场区位条件不利、区域经济状况不佳、现有旅游设施不完善、政府部门开发意识和能力不足等是影响这些地区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本区温泉地大多处于未开发或初步开发的状态,未来各温泉地开发应采取“共生模式”。所谓“共生模式”,是指在旅游地发展的初期阶段,其开发应侧重于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的规划建设,筹措资金解决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食宿、娱乐问题。因此本区具体的开发策略可包括:(1)对区内少有的资源质量较高但交通条件较差,区位关联度较低的地区如舒城西汤池、岳西汤池镇等,应积极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区域可进入性,在改善区域对外交通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温泉地内部道路系统的建设;(2)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域温泉资源的调查,全面掌握温泉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对品味较低、丰度较小的温泉地可以暂缓开发,以保护地热资源为主,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开发;(3)针对部分温泉地温泉资源集聚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开发的现状,可整合周边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以形成较大规模有竞争力的综合型旅游地;(4)对于该区温泉地普遍存在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通过国家贷款、社会集资、吸引外资、申请援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同时注重资本结构的控制,主要是合理控制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本的比例,以确保温泉旅游地的健康发展。
  结论与讨论
 
  通过构建温泉型旅游地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从市域层面量化评价了皖江城市带温泉旅游地开发的条件,分析了温泉旅游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意义,从文化、竞合2个方面提出皖江城市带温泉旅游地整体开发和提升策略,并分别对开发条件不同的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研究成果可作为温泉旅游地开发时序及投资评估的重要工具,也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皖江示范区各级政府和温泉企业等业者提供决策支持。
 
  温泉地评价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还有如下一些问题需进一步讨论:
 
  (1)目前,我国温泉旅游地开发正如火如荼,对温泉地开发条件的评价十分必要和急迫,本研究构建的温泉旅游地开发条件评价体系可以为此提供借鉴。但是,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对评价因子和赋分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2)本研究虽通过划分数值型因子和模糊型因子来追求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但无论是在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还是对模糊型因子进行模糊评价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以通过与邀请的专家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来提高其准确性;(3)本研究主要从皖江城市带整体和市域层面对温泉旅游地作了较为宏观的分析,然而一个温泉地的成功开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决策者行为影响,区位选址的合理性等。本研究侧重整体和市域层面的分析评价和战略指导,对于皖江城市带某个具体的温泉地开发或温泉企业经营,也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这将是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