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新疆哈尔达坂矿化特征

  矿体特征哈尔达坂工区4号沟至2号沟东西长约6 km,南北宽约1 km的范围内,目前已发现了大小二十余处铅锌矿体露头,在山脊平缓处,发现多条近东西向展布的铅锌矿转石带,转石分布区与已发现的主要矿体露头对应较好。矿体呈透镜体状,部分呈似层状北东东向顺层产出。铅+锌含量一般在5%~25%,局1.冰碛物:冰川漂砾、碎石、砂、泥;冲、洪积层:砾石、碎石、砂及少量亚砂土;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下亚组;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闪长岩脉;矿体编号;断层.
 
  19增刊2部可达30%。矿石主要呈团块状、浸染状构造,部分呈条带状、致密块状构造。矿石中以闪锌矿为主,方铅矿含量相对较少,主要的赋矿岩石为灰黑色粉晶白云岩、灰色粉晶白云质灰岩、灰黑色绢云母石英片岩。
 
  矿石特征铅锌矿石的矿物种类:氧化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有高岭土、绢云母、方解石、石英、长石等。
 
  原生矿石的组成:金属矿物占15%~30.51%,主要有方铅矿(0.3%~4%)、闪锌矿(0.5%~10%)、磁黄铁矿(<0.3%)、黄铁矿(0.2%~5%)等,非金属矿物占70%~85%,其中以石英、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等。
 
  方铅矿:纯白色、金属光泽,自形、半自形至它形,一般为细粒,粒径0.03~0.4 mm,常呈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分布于黄铁矿晶体之间或边缘,可见特征的三角形陷孔,成团块状分布。在闪锌矿中见呈残余体存在的方铅矿;亦有呈脉状、星点状充填于脉石矿物晶隙间;据其粒度、自形程度和与其它矿物的共生关系可以看出方铅矿至少有两个世代。
 
  闪锌矿:白色微带淡蓝色,自形至它形,细至粗粒集合体(粒径0.03~0.25 mm,少数0.3~1.2 mm),成不规则状、浸染状、脉状分布于黄铁矿、方铅矿的晶缘,并对其进行包裹,闪锌矿偶见充填于方铅矿、黄铁矿裂隙间,因此闪锌矿亦为多世代产物。
 
  黄铁矿:浅黄白色,金属光泽、反射率高,自形至它形,细至粗粒(粒径<0.2 mm),呈星点状分布,亦有块状集合体,局部呈浸染状分布。在自形晶黄铁矿颗粒之间常充填有闪锌矿、方铅矿,因此黄铁矿亦是多期次形成。
 
  矿石类型按矿石的自然类型,工区内铅锌矿石可划分为氧化矿石、原生矿石及混合矿石。按矿石构造分类可分为块状硫化物矿石、稠密或稀疏浸染状矿石、脉状或网脉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等。
 
  (1)氧化矿石、原生矿石及混合矿石工区矿体及上下盘围岩风化能力较强,因此区内氧化矿石主要分布于地表及其以下15 m范围内,地表氧化矿石淋失孔硐发育,多数为混合矿石。在部分水平坑道中,在掘进至距地表垂直距离10 m以后,矿石中硫化物氧化程度急剧下降,在距地表矿体15 m左右,矿体中硫化物基本未氧化。据此氧化矿石推测仅次于矿体地表露头及其以下铅垂直距离10m以内,铅垂直10~15 m区间属混合矿石,地表矿体露头铅垂直15 m以下为原生矿石。
 
  (2)浸染状矿石、网脉状或块状矿石矿床内铅锌矿含矿层中普遍具浸染状黄(褐)铁矿化,并在局部有星点浸染状方铅矿。
 
  浸染状铅锌矿石:该类矿石的厚度与层间破碎带构造岩厚度一般较薄,矿石中方铅矿金属矿物呈星点或豆状集合体在矿石中稀疏浸染状分布,浸染状矿石一般品位较低,属贫矿石。
 
  条带状矿石:在浸染状矿石中,因硫化物分布不均匀,在垂直矿体倾向方向上,含较多硫化物的矿石与少硫化物的矿石相间排列,构成条带状矿石,条带状矿石中沉积韵律层较发育。
 
  网脉或块状矿石:多分布白云质大理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石中的硫化物细脉逐渐减少,该类矿石相对于浸染状矿石而言品位较高,局部形成富矿石。
 
  找矿标志哈尔达坂铅锌矿床的找矿标志从地物化方面总结如下:
 
  (1) 矿区内已发现的铅锌矿层均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灰黑色微晶白云岩、白云质微晶灰岩、白云质大理岩化灰岩,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地表出露浅褐黄色、灰白色褐铁矿化带。该套地层是本区寻找铅锌矿最直接标志。
 
  (2) 物、化探往往可以指示铅锌(化)体的存在,能有效地缩小找矿靶区,对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矿区内铅锌矿化层、矿化体就是在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的以铅锌为主综合异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通过对异常高值点采用“追踪溯源”的方法直接发现了多个铅锌矿体,化探异常可以作为间接的找矿标志;另外激电中梯测量、瞬变电磁测量圈出的低阻异常对深部矿体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3) 含矿层中地表可见闪锌矿、方铅矿矿体露头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另外在含矿层中分布的铅锌矿石转石,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地表呈带展布的铅锌矿石转石往往指示其下部原生矿体的存在,转石的位移不大,如矿区内的Ⅱ6号主矿体均是根据地表铅锌矿石转石带揭露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