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行业资讯

看地源热泵能源站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

高温天气,室内制冷靠的不是吹空调,而是藏在地底下的地热能


合肥热电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除了冬季清洁取暖地热能还可以用于夏季制冷,实现“冷暖双供”,并能与其他能源“合作互助”,实现用电的削峰填谷,有效缓解高温天气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


埋藏在地下的热能,如何摇身一变为人们所用?华东单体最大“土壤空调”——培育创新提质新优势

 

全国首批、安徽省首个绿色能源站”——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供能面积超过200万平米,是华东单体最大的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区域能源项目。

 

这个位于地下的能源站,保障着周边的安徽省创新馆、安徽省美术馆、中科大金融研究院、安徽老年大学、文一塘溪津门等多个用户的冷气使用。


冷气的源头,正是埋藏在地底下的浅层地热能


什么是浅层地热能?是指蕴藏于地下200米以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中的热能,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及就近利用等优点,主要可用于建筑取暖制冷等方面,是一种更“干净”的清洁能源


地源热泵系统,通俗理解,就是将土壤当做一个容器、一个储热体。地表2米以下的土壤温度相对非常稳定,一般在14—18℃,而地源热泵就相当于是一个“搬运工”,夏季将室内热量吸收,通过管道储存到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中,冬季再将热量“取”出来,实现冬季制热、夏季制冷


这一周而复始地进行地温与气温的热交换循环,就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生产、生活环境。


然而,地热能“藏”得这么深,如何把它发掘出来为人们所用?


看地源热泵能源站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大热能


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有点像‘挖井’。滨湖在安徽具有先天资源条件优势,整体地势平整,区域内金斗公园、塘西河公园等景观绿化下面大量资源可以利用。此外,当地拥有大量高层建筑公共建筑,用户分布较为集中,可以发挥区域能源的效率。


为了能量交换有更好的效果,管道一般埋设在地下100米—120米深度之间,太深,对管材要求太高,太浅的话能量储存受限。


能源组合形式全国最多——擦亮“低碳环保”新名片


土壤空调”用起来效果如何?用户最有话语权。


合肥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冰蓄能、水蓄能、天然气三联供、环状管网蓄能多种能源组合形式,是目前国内能源组合形式最多的能源站


与传统燃煤相比,该能源站满负荷运行预计年节约标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9万吨、二氧化硫4800吨、氮氧化物2400吨,相当于造一片拥有900余万棵树的大森林,“增绿减碳”效应十分显著。


安徽科技馆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参观市民人数众多,对冷气的需求就更加旺盛,对馆内供冷要求也自然提高。与分体式空调长时间使用出现室内空气干燥、舒适度较差的情况相比,地源热泵系统是水系统运行,温差梯度较小,室内水分不易流失,舒适性较高。


自安徽科技馆正式运营以来,区域能源地源热泵系统便一直发挥着新能源供能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投资建设成本降低约30%,同时,年用能成本也能节约20%以上。


冬暖夏凉是每一个城市的愿望,但体量庞大的空调外机群既是“耗能大户”,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制造者,而在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项目覆盖的区域,取消了空调室外机、用户端冷却塔等设施,既能有效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又能改善建筑外观、美化城市形象。


未来,在这一区域,或将一台空调外机都看不到,噪音飘水等顽疾也将迎刃而解。


毫无疑问,该项目的建设为更多居民带来“冬暖夏凉”体验的同时,也为美丽合肥增添新动能,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看地源热泵能源站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大热能


应用场景全国最丰富——激荡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目前,合肥已经将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列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板块,形成多能互补。眼下,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用户包括大型场馆、商业、办公、学校、居民等多种业态,应用场景十分丰富。


地热能供能具有精准、稳定等优势,还能有效满足精密制造、医药、电子等行业企业生产厂房恒温恒湿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地热能集中供能系统具有美观整洁的特点,整个小区外立面没有空调主机,提升小区整体形象。通过鼓励推广应用,加大市场引导,可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优势看,相比传统能源,地热能更清洁,符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要求,且不存在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等问题,理应大力开发利用好。


区域能源项目可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居民小区地下空间等有机结合,通过进一步统筹规划,形成协同利用效应,降低项目投资建设成本,可更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目前滨湖科学城用能市场现状,未来尝试通过高温热水管网、蒸汽管网、区域能源管网,将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骆岗公园锦绣湖能源站、经开区换热首站等4个站点进行连通,构建形成“四站三网”保障格局,通过多个能源站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能源互补,此举在全国属于首创,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