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行业资讯

用地热激活城市更新血脉

强效政策城市能源转型必经之路

 

国家“双碳”战略框架下,《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首次确立地热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中的核心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通过《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形成政策组合拳,重点在建筑领域推广地源、水源等热泵技术规模化应用,并建立清洁供暖保障机制。政策落地转化为刚性约束:北京河南陕西等地明确新建公共建筑须优先采用地热能可再生能源,其中北京《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更是设定60%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硬指标,并将岩土储能循环利用技术纳入《新能源供热新技术参考目录》进行广泛推广。这不仅是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更是城市能源体系系统性变革的加速器。

 

市场需求同步印证这一趋势。随着工业厂区、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大型公建项目用能需求凸显,传统燃气锅炉和中央空调系统面临高能耗、高排放、高成本的“三高”困局,供热高度依赖天然气,还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能源安全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热能是地球本土能源,凭借零燃烧、零排放、零污染,且能源稳定可持续的绝对优势,正在成为解决城市用能痛点的最优解。

 

采用地热供能,无需受天然气价格波动制约,以每年新增或改造一亿平方米公共建筑计算,可替代约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减少约362万吨碳排放——这相当于为一个中型城市新增3.6万公顷森林的固碳能力,每年可节省运营费用约55亿元!不止住宅,更是医院、学校、市政场馆等公共建筑以及交通枢纽等用能场景的理想选择。


用地热激活城市更新血脉-地热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地大热能

 

标杆验证:从工业园区到城市动脉的绿色实践


标杆项目的实证数据构筑起地热能应用的实践坐标系:

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借力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技术,预计年减碳达1.8万吨,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零碳工厂”标杆。

北京大兴机场高速服务区通过300米深岩土储能循环系统的创新部署,实现建设周期压缩至2个月,运营成本直降33%的双重突破。

新乡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清洁供热项目以80%的运营成本降幅,完成926万立方米天然气替代的能源迭代。

工业园区热力系统的重构到交通枢纽功能模式的革新,从原来的依赖财政补贴,到如今的实现稳定收益,地热能已突破技术验证阶段,演进为城市能源体系升级的关键战略支点。

 

好房之“魂”:用地热激活城市更新血脉

城市更新进程叩响新能源体系的大门,地热能已从能源备选清单跃升为战略首选方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的目标,强调了在确保民众居住健康舒适的同时,还要兼顾节能降耗以及促进社会低碳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在规划和设计之初,将地热供能管网与建筑结构一体化构建,让清洁能源赋能绿色建造全周期,已成为建设“好房子”的不二之选。

 

小结

选择地热能,不仅是选择更高效的能源供给方式,更是选择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随着地热供能网络向城市肌理深处延展,地下空间中的绿色能量正在蜕变为建筑群落的减碳基因——每寸土地都将释放清洁效能,每栋建筑都在成为“双碳”实践的创新载体。在这场城市能源变革的叙事中,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正从地壳深处破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