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岩溶地质条件调查地层、地质构造的分布、类型、特点及对岩溶地貌和含水介质的控制和影响,查明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不纯碳酸盐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及对岩溶发育和地下水的影响,碳酸盐岩层组类型、岩溶含水层组类型及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控制地下河、岩溶泉及蓄水构造形成的地貌、地质条件
 
  (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区域岩溶作用的动力条件及溶蚀速度,区域岩溶发育强度与控制因素的关系,地表各种岩溶形态的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地下岩溶管道、裂隙和洞穴的类型、结构、空间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地下河系、蓄水构造、表层岩溶带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区域岩溶形态组合类型,岩溶发育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三)岩溶水系统调查岩溶流域的边界、结构,进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特别要注意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三维空间分布格局,注意岩溶水系统中有无外源水(来自非岩溶地区的水)的补给。调查地下水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河及岩溶泉的水位、流量、水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地下水水资源量;表层岩溶水和表层岩溶泉的分布规律和水资源特征;蓄水构造的富水地段,岩溶水资源量及覆盖层情况。
 
  加强岩溶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的野外调查与监测,要在野外实测水的pH值、HCO- 3、Ca2+、温度、电导率等指标,分析判断岩溶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岩溶水系统的温度场和化学场。
 
  (四)岩溶水源地调查查明水源地含水层(带)的埋藏分布情况、富水性及均匀性,将岩溶水富水程度划分极不均匀,不均匀,相对均匀3级;调查含水层(带)与隔水层(体)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及含水层中导水、储水空隙的形态、空间分布和联系,研究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富集规律。水源地的边界条件及内外水力联系、径流场特征,基本掌握岩溶水的循环途径及“三水”转化过程。
 
  系统观测岩溶水动态,掌握流量、水位、水温及水质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通。通过岩溶水动态观测及计探试验、取佯分析测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计算评价补给量、储存量以及以C、D级为主的允许开采量,进行水质及水污染评价。对岩溶水开发技术条件以及防污性能进行调查评价,研究与相邻水源地的关系,分析预测水源地开采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论证岩溶水源地开发的可行性,因地制宜的提出岩溶水有效开发技术方案,编写岩溶水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区划。
 
  (五)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调查地下河的允许开采量,以及堵、蓄、提、引等岩溶水开发地质工程的地质条件;蓄水构造的允许开采量和钻井提水的工程地质条件;岩溶泉扩泉引水的环境地质条件
 
  (六)岩溶环境问题调查调查塌陷、水污染、泉水疏干、溶岩洼地内涝、石漠化等这些环境问题的分布地点、范围、程度、动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造成的主要危害,治理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治理对策与措施。注意调查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变化对岩溶水质、水量动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