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中资料的综合整理及报告编制

  各项实际资料,必须及时认真地进行系统编录、整理、检查、验收,达到资料准确、系统和完整,为编写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做好准备。
 
  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是勘查成果的系统总结,是制定水源地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要求内容齐全、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准确、简明扼要,一般应包括文字报告、附图、附表三部分。
 
  文字报告一般包括序言、自然地理概况、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开采技术条件、结论等主要章节。
 
  a.序言:概要阐明勘查的目的、任务,委托单位,勘查期限,工作区范围、位置、交通、工农业发展及水利化现状,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主要工作成果及科学结论),勘查方法,工作经过,投入的主要工作量,所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及质量评述。
 
  b.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概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区域地质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构造等)。
 
  c.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阐明勘查区内各含水层的分布和岩性,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程度、导水性、富水性,以及各主要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动态等。
 
  d.地下水水量计算与评价:主要阐明地下水资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参数确定的主要依据,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及可开采量的计算成果,并依据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地下水动态、多年水文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e.地下水水质评价:阐明各含水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有害成分含量、细菌含量及水质的变化,应着重对水质不良地段有害成分的形成原因、物质来源、变化趋势作详细论述,并按需水部门的要求进行供水水质评价,提出水质卫生防护意见或建议。
 
  f.地下水开采技术条件:从地下水开采的经济技术合理性,论证拟建水源地开采方案开采井的布置、井深、井结构、抽水降深及提水设备的建议等),阐明水源地投产后地下水动态的可能变化趋势。
 
  g.结论:阐明勘查区主要水文地质规律、地下水可开采量、勘查质量评价、存在问题,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以上文字报告提纲,是以详细勘查阶段为模式提出的,其他勘查阶段的报告,可根据勘查重点编写。
 
  前期论证阶段和初步勘查阶段可以省略地下水开采技术条件一章,开采阶段主要提交专题性报告,可以不受本提纲约束。
 
  主要图件包括:
 
  a.实际材料图。
 
  b.地质图或地质地貌图:一般在山区编地质图,丘陵、平原区编地质地貌图,必要时可单独编制隐伏的基岩地质图。
 
  c.水文地质图(包含水文地质剖面图):前期论证阶段和初步勘查阶段一般编制区域水文地质图或勘查区综合水文地质图,详细勘查阶段编制各种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d.地下水水化学图或地下水水质图,在地下水污染地区,还应编制污染水文地质图。
 
  e.平原区和具有统一地下水水位的基岩地区,编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图。
 
  f.前期论证阶段,还应编制地下水资源分区图或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g.主要井(孔)、泉等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应绘制水位或流量动态曲线。
 
  h.钻孑L综合柱状图及抽水试验成果图。
 
  主要附表包括:
 
  a.主要水文、气象台站历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汇总表。
 
  b.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成果统计表。
 
  c.井(泉)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统计表。
 
  d.岩(土)分析成果统计表。
 
  e.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f.地下水、地表水动态观测资料统计表:
 
  g.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h.与地下水资源计算有关的各种曲线图、表资料。
 
  中型以上水源地一般还应有下列专项勘查附件:
 
  a.遥感图像解译总结及相应图件。
 
  b.物探报告及相应图件。
 
  c.大型抽水试验总结及相应图件。
 
  注:物探成果若在供水报告中单列一章叙述,可只提交主要图件。
 
  以上附图、附表、附件要求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中型以上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勘查。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在提交报告时,对有关理论、工作方法、经验方面的问题,可作专题报告或专题总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