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规划

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多元模式研究—以陕西黄河蛇曲地貌景观为

  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于旅游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 出现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质学学科, 将地质旅游有机结合, 不但使得旅游资源更具知识性和生命力, 也更有利于地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地质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以及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的总称。不仅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迹, 即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的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对于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 地质旅游资源蕴藏十分丰富, 因此地质旅游将成为未来发展潜力极大的新型旅游活动。
 
  1 地质旅游资源保护利用趋势
 
  目前, 对于地质旅游的开发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 出现了大量的“无视保护, 盲目开发, 导致地质资源破坏消失”、“只知旅游经济开发, 忽视地质知识内涵”等现象。为避免地质旅游陷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处境, 我国积极推行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模式, 现已报批的国家地质公园4 批, 总数已达138家, 并在不断增加, 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但是, 该模式正在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过度开发利用地质旅游资源的手段和挡箭牌, 借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优惠政策, 盲目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 反而忽略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初衷和目的, 即保护自然环境和地质遗迹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 对于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除了应用地质公园模式外, 还应引入多元化模式, 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2 黄河蛇曲地质旅游资源赋存
 
  黄河蛇曲地貌分布于陕西山西交界处, 基本沿黄河一线发育, 最为典型的为陕西延川县段, 即北起延水关, 南至清水湾, 全长约50 km以上, 东西宽约1 ~ 5 km。地理坐标为N36°53′59″— 36°39′09″,E110°27′55″— 110°19′46″, 总面积约170.5 km2 , 主要地质遗迹分布核心区面积约56.2 km2 。
 
  2.1 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黄河蛇曲是发育在秦晋大峡谷中的大型蛇曲群体, 其内广泛分布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 共计26种, 主要包括黄河及支流的河流冲刷、侵蚀作用以及与其他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河流蛇曲地貌、冲蚀、磨蚀地貌, 地史时期由于沉积相变和生物演化在地层中赋存的种种地质遗迹, 其他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在河谷两侧的低山、丘陵, 以及临河地段所造成的山体边坡滑动和重力垮塌现象等。
 
  这些地质遗迹对研究黄河周边地质环境变迁、黄河中游演化发育史、黄土高原的形成、第四纪地质及古气候、鄂尔多斯地块的演化、构造分区、宏观和微观的地貌特征等基础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2.2 地质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为了准确表达黄河蛇曲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 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1)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完整系统地展示了晋陕峡谷中黄河蛇曲形成、演化的地质遗迹, 对于研究黄河中游的演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有助于认识黄河发育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的关系, 深化河流蛇曲成因理论, 了解黄河形成之前的古水系背景特征及其支流发育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2)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在延川县境内拥有5个典型的大型河流蛇曲, 其中乾坤湾、清水湾最为壮观, 其形态、色彩、光影、动感等审美要素一应俱全。规模宏大、气势壮美的黄河蛇曲景观不仅让人们欣赏壮丽的自然之美, 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体味到奇妙的太极乾坤的文化蕴涵。
 
  3)评价方法。运用层次评价方法(AHP), 对景观价值、环境状况、开发条件、客源市场等多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 AHP更关注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且仍然无法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3 引入资源价值指数的评价模式
 
  笔者认为, 对于黄河蛇曲这类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内的珍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必须参照对历史文化遗迹的评价模式, 尽快引入资源价值指数的评价模式,对资源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开发 。
 
  针对黄河蛇曲区域的地质地貌资源, 设定:基本价值V0 来源于构成黄河蛇曲的每个资源点所具有的基本条件, 资源点特征典型, 即可取相对单位值1;一种类型的地质地貌遗迹亦可以构成一个价值单元V0 ;若该类型作为一种特殊地质活动的产物, 也应视作具有一个基本价值单位的资源点;如果某个资源点表现出来的地质地貌遗迹, 以其典型性代表了整个区域内某一类型的最高水平, 则可给以大于1的K值, 或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也可使K值增加;对于区域内普遍发育的地质地貌景观, 也可酌情令K <1。
 
  3 黄河蛇曲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黄土高原形成的蛇曲地貌景观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天赐奇景”, 是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赏景的理想之地。因此, 保护黄河蛇曲地貌景观及地质遗迹不但是在保护大自然的杰作, 也是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目前, 在强大的旅游经济力量的冲击下, 当地政府可能更关注这些遗迹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 而忽略了珍稀的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地质旅游资源是在特殊的地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 经过长期复杂演变过程形成的具有独特科学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 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 必须树立保护地质资源的观念, 维护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 重视综合效益、多重效益的多战略目标的实现。
 
  针对黄河蛇曲区域的地质地貌资源, 首先应坚持类似文物遗址保护的原则“保护第一、合理利用”, 并划定核心保护区域和协调控制区域。以延川县黄河蛇曲中的乾坤湾、清水湾为主体划定核心保护区域,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控制生态旅游者的数量, 不建设与保护资源无关的建筑构筑物, 尽可能地减少和弱化人为活动对资源的影响。以苏亚湾、延水关为主体划定协调控制区域, 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活动, 满足人们游览欣赏的需要(见表2)。
 
  4 黄河蛇曲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
 
  4.1 引入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引入价值损耗与容量控制的概念, 进行资源本体的保护和旅游活动开发(见表3)。生态旅游正是主张这种“无为”和“倾听”, 尊重自然的异质性, 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给自然施加影响, 学会把自然当作有个性的独立生命, 与之和谐相处, 面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面对滚滚而逝的黄河水感念自然的亘古和久远[ 2] 。
 
  4.2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黄河蛇曲地貌是水动力环境下一种漫长的自然雕凿效果, 是“空间—结晶化的时间”最美妙的诠释。
 
  因而, 黄河蛇曲遗留和正在形成的地质遗迹是动态化、系列化的, 无论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现象, 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地学旅游资源, 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依托黄河蛇曲景观地带所赋存的地质地貌资源和相关的黄土人文旅游资源, 采用对旅游产品的要素分析(resource/market/productanalysis, RMP)[ 3] , 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 实施产品组合战略和品牌创新战略, 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品种、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系列(见表4), 不断提升黄河蛇曲地质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4.3 地质公园计划的实施
 
  1999 年2 月9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为geologicalpark)这一名词, 明确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 4] 。地质公园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 与自然保护区和各类风景名胜区相比, 属于新的一类公园形式。
 
  但是, 根据地质公园计划在世界上推行的效果看, 不仅促进地质遗迹的保护事业, 还极大地丰富旅游业的自然和科普内容。因此, 地质公园建立的目的首先是保护地质自然环境和自然地质遗存, 促进科学研究, 同时推动科普与环境教育, 并发展旅游业。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从这个概念的界定角度, 黄河蛇曲地质地貌景观完全符合建立地质公园的要求, 但对于发育在生态脆弱区的黄河蛇曲景观, 引入国家地质公园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地质资源本体的优先保护。黄河蛇曲地质
 
  公园建设应始终将保护地质遗迹放在首位, 只有保护好蛇曲地质遗迹才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基础和前提, 开发建设时必须极为谨慎。
 
  2)区域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发展地质公园是资源节约型产业, 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利用性。其发展本身就是以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为基础, 地质公园中建有地质遗迹保护区、生态观光综合区、生态治理区等, 结合公园建设的大量绿化和生态保护措施都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5] 。
 
  3)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利用地质遗迹
 
  资源建立地质公园, 污染小、投资少、效益明显, 使当地民众从中获得一定收益, 并增强保护的经济实力,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黄河蛇曲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就业机会不多, 地质公园的建立可以直接提供一部分人的就业, 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6] 。
 
  4)市场机制引入的有效管理。地质公园的建设是需要投入资金的, 部分旅游设施可以采取“谁投资, 谁管理, 谁受益”的原则来招商引资, 或建立旅游发展基金等形式来筹集建设发展资金, 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公园运营模式。但是, 经济主体是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的, 对于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容易忽视。为避免市场经济体制下地质公园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 从而导致资源价值的破坏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政府必须加强对公园运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制定较为严格的责权利开发运营规则。
 
  5 结 论
 
  人类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活动对珍贵的地质旅游资源无疑是一种破坏, 为解决这一矛盾对陕西黄河蛇曲地貌景观这一典型性实例进行了研究。在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 应注重资源本体的有效保护, 合理确定资源利用的范围与强度, 并引入多元化的地质公园模式、生态旅游模式、资源评价保护模式, 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 促进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