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圈重点!地热能开发与利用的“五大误区”,一起来看!地大热能地热服务全球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和促进地热能发展的文件陆续出台,地热产业越来越“热”。然而,当前行业内对发展地热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热产业的大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成长过程,需要从业者、社会受众、政府、业界等各方共同努力,而正确认识无疑是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正确认识就要打破成见、偏见,为地热产业“正名”,让各方更加深入了解地热产业。通过采访和调研,我们发现社会层面对地热供暖仍存在一些误解。一方面,认为开采地热资源会造成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另一方面,认为地热资源是有限的,地热供暖的稳定性和效果不如天然气供暖方式。地热作为冬季供暖的绿色有生力量尚待被大众完全认可和接受。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热清洁供暖的宣传报道,消除大众对地热供暖的误解和偏见,让地热的“好”跟着“热”起来。


 

那么,关于地热,大家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哪些,一起来看!

 

误区1:地热资源开发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出现水源污染、地面沉降等问题。

实际上:日常生活用的地下水水位一般在20至200米,而中深层地热井采灌的地热水属于深层水,一般深度为两三千米,是完全不同的水系统;中间的岩层已经固化,深层地热水的开采利用并不会引起地面沉降,尤其是在尾水同层回灌技术支撑下,更不会产生任何地面沉降。如果地热尾水回灌而是直接外排,由于地热水矿物质含量与地表水不同,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这也是地热开发一定要进行尾水回灌的原因之一。

 

误区2:地热资源是有限的,地热供暖的稳定性和效果不如天然气供暖等方式。

实际上:地热是一种供应最稳定的可循环再生的清洁能源,地下地热资源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地球内部在源源不断地向外散发热量,合理开发不会造成地热资源衰竭。相较于天然气供暖,地热供暖更加清洁环保。在天然气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地热供暖可以有效缓解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

 

误区3:地热资源勘查不重要,认为只要“地上有需求,地下有资源”就可以实施地热项目

实际上:地热资源热储的非均质性很强,地热项目经济性受到热储条件制约,经济地热开发项目需寻找埋深浅、温度高、水量大的优质资源富集区。

 

误区4:所有地区地热开发项目都相似,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不同地区的热储品位差异性很大,热储品位高,可以开发利用热能高,经济效益更好;反之,热储品位低,可开发利用热能低,经济性相对较差。例如:华北油田的雾迷山组碳酸岩热储品位高,埋深3000米以深,单井采水量125方/小时以上,水温90摄氏度以上,1:1比例井网可实现100%尾水无压回灌,项目经济性高。北京中西部平原地热资源在6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热储品位相对较低,在100%同层回灌情况下,项目经济性较低。

 

误区5:干热岩资源潜力很大,只要投入就可实现商业开发

实际上:高温高压、韧性较强的干热岩储层改造难度大,采热效率低,目前国际干热岩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均未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利用,需要加大科研技术攻关。


 

地热产业大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剖析和理顺地热发展的问题和逻辑,进一步汇聚各方合力。只有“深度理解”,方能扎实推进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开发利用情况,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原则:梯级开发、综合利用,从高温低温,吃干榨净。即“热”“电”并举,以“热”为主;“深”“浅”结合,由“浅”及“深”;“东”“西”兼顾,“西”电“东”热;“干”“湿”有度,先“湿”后“干”。要大力发展“地热+”,即应将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结合,做到“天”(太阳能)“地”(地热能)合一、“动”(风能)“静”(地热能)结合,综合开发利用、多重互补,加速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宝贵的地热资源,是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之一,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大力开发利用,让地热更好的助力节能降碳、并造福社会大众。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行业领军品牌,地大热能以过硬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及优异的工程质量,已经在全国各地服务了300+个客户。为客户提供了安全、舒适、高效节能采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