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智慧能源

两会: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助力保障能源供应 节能降碳 改善民生

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全面提升社会综合能效

 

地大热能地热+多能互补网讯: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意义重大。首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强化能耗“双控”的大趋势下,需要全面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电气冷热多元聚合互动,提高整体能效。

 

其次,助力保障能源供应。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需要统筹发挥好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煤电基础保障和兜底作用、各类电源和储能有效支撑作用、需求侧资源灵活调节作用,通过综合能源服务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提高能效,抑制不合理的用能需求,推动低碳节能生产和改造,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最后,助力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能源服务涉及面广,是满足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将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致力于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配置智慧化、能源服务多元化。因此,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将加快绿色低碳技术、产品的使用,打造“绿色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双扩展、总量质量双提升。

 

推广综合能源服务目前具有可行性。一是,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了指引。二是,用户节能降本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能源供应、“一体化”用能管理等多维服务需求强烈。三是,江苏地区已经开展先行探索实践。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统一部署下,江苏地区已经构建了涵盖9大行业16类通用能源转换及供用能设备能效模型的社会综合能效评价体系,准确挖掘公共建筑、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潜力。


两会: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助力保障能源供应 节能降碳 改善民生-地大热能


打造智慧能源互联网示范区

 

崔根良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智慧能源互联网建设。一是推进能源供应清洁化,探索应用柔性输电、“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新技术,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二是推进能源消费电能化,深化电能替代,推广清洁用能方式,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上的比重。

 

三是推进能源利用高效化,提高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各环节的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能力。

 

四是推进能源配置智慧化,促进信息交互、供需对接和要素重组,提高支撑新业务、新模式发展的能力。

 

五是推进能源服务便捷化,改善客户用能感知,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服务新样板。

 

他还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出台政策,支持江苏建设智慧能源互联网示范区,为建设更大范围全国智慧能源互联网先行探路、沉淀技术、积累经验,提供应用推广示范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


打造智慧能源广泛有效应用的新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泰和集团董事长魏少军:智慧能源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据测算,2015年全国重工业企业年用电总量约为3.3万亿度电,如将重工业企业纳入智慧能源云平台监测范围,应用智慧能源的功能开发,仅仅通过管理节电、技改节电和负荷控制等措施,就可以实现10%以上的节电率,每年可以至少节约用电约3千亿度电。

 

魏少军建议,完善政策措施,如根据国家电改精神,尽快修订完善电力交易、峰谷电价、可中断负荷奖励、需求响应奖励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等领域改革,加快能源市场放开和碳交易进程,为智慧能源建设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同时,魏少军表示,随着能源市场逐步放开,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智慧能源市场化建设进程并使之广泛有效应用,推动智慧能源产业做强做大。


两会: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助力保障能源供应 节能降碳 改善民生-地大热能


大力发展智慧减碳技术

 

全国政协常委、港华智慧能源董事局主席李家杰:高耗能行业减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工艺流程的改造升级,还需要智慧减碳技术的创新应用。数字技术的融合以及绿色能源智慧减碳技术的基石。数字化和绿色化也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做好“双化协同”工作,推动智慧减碳技术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对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家杰从顶层规划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奖励、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国家通过顶层规划,建立智慧减碳技术建议清单,同时建立技术价值评判标准。依据具体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智慧减碳技术减排潜力和带来的潜在利润空间,帮助企业做技术选择和战略决策。比如:新型光伏、大规模储能、绿电制氢、天然气管网掺氢、能源数字化等技术

 

二、建议政府机构、能源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构建行业级碳排放监控平台。通过该平台对于高能耗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智慧减碳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为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建议重点鼓励高耗能企业应用智慧减碳技术清单内的技术。对使用清单内技术,并取得减碳效益的企业在税收、碳配额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例如对达到国家有关评判标准的企业进行碳配额二次分配奖励。

 

四、建议成立国家级专项扶持基金。对有发展前景的智慧减碳技术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重点投资列入智慧减碳技术建议清单内的技术。

 

五、建议分行业打造智慧减碳示范企业。重点从企业碳中和规划设计、智慧减碳技术应用路径、产业协同优化等方面总结经验,形成行业模式进行复制推广,为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智慧能源是零碳示范城市建设关键

 

李家杰强调,要实现零碳城市试点落地,需要政府、产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多个角色的通力协作,构建不同模式的零碳示范城市试点,形成中国城市能源转型之解决方案

 

为此,李家杰给出如下具体建议:

 

首先,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零碳示范城市申报路径,并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政策行动计划,通过科研支持、产业政策引导和行业标准建立等措施指引示范城市的建设。通过制定一套规范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评价和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对各个子领域进行具体行动指导;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

 

其次,建议在零碳示范城市推广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区域智慧能源运营管理。如:开放零碳示范城市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建立市场化输配电价体系,并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区域配电网投资并结合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开展智慧运营。

 

第三,鼓励政府机构、能源企业、互联网及通信企业合作构建城市级智慧能源平台,推动国家级零碳示范城市示范区的快速发展。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选择试点,整体规划,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原有能源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对能源数据的实时管控,构建以智慧能源为核心的国家级零碳示范城市。


两会: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助力保障能源供应 节能降碳 改善民生-地大热能


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提高能效、节能降耗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在能源消费侧,建设能源互联网可以打通各类能源网络,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各种储能设施和各类用户互联互通、高效转化,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施卫东指出,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强化政府调控,在政府统一引导下,统筹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全国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与发展布局,将能源互联网规划深度融入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加大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研投入,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跨领域组建创新中心,着力攻关突破核心领域关键技术。


建设建筑行业能源互联网

 

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设计董事长戴雅萍:在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幅上升的宏观背景下,仅仅依靠电网侧的宏观调控会对电网造成巨大压力,建筑侧自主的柔性用电对缓解电网压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技术层面而言,单个建筑的储冷储热、用能控制等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要在区域可再生能源消纳层面起到一定作用,则需要规模化应用。

 

戴雅萍建议,选取合适的片区,以能源互联网为导向,进行片区建筑能源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改造,推广分布式光储、建筑柔性用电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建筑储能用能与电力供给侧的实时联动,有效平衡电力供需。

 

戴雅萍表示,利用建设能源互联网构建的数字管理能力,实现对城市内既有的工业园、商贸区及经济开发区等减排成效的定量管理。通过实施分期逐级式的强制减排计划,未达到减排标准的超额能耗实行梯级能源价格,促进全社会减排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