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地温分布的控制因素

  1.  区域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地温分布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张志才,1979),由39km增厚44km,形成地壳缓变带;东部富县及神木两地区为地幔隆起带,可达37kmI西部天池一环县一带地壳扬陷最厚达44km,在其两侧形成近南北向或北西及北东向的地壳陡变带。在盆地北部杭锦旗一东胜一带有一条近东西向的地壳厚度陡变带,由东北向西南增厚。盆地中地壳厚度变化的地带与较高地温的分布和方向大致相当。平缓的地壳变化反映出盆地地温分布的均一性,很H月显,深部地质结构地温场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古老而又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对盆地的地温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自海西运动形成盆地雏形之后,整个地台区没有经受后来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强烈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影响;盆地的地质历史是在上升、下降的振荡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其基底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形成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缓坡,在西部形成拗陷。盆地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稳定的地台,其区域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温分布图上没有发现较大的地温变化幅度,形成了独具特征的相对比较均一的地温分布图式,并以此与其他大型盆地相区别。
 
  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发育着一系列断陷盆地,它们对地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其北边的河套断陷盆地,南侧的渭河断陷盆地、西北边缘的银川断陷盆地等均使鄂尔多斯盆地与外围山区的联系被隔断,减少了山区地下水径流对盆地边缘的地温分布的干扰,所以鄂尔多斯盆地没有出现象其他大型盆地那样的外围低温带,而是主要反映了盆地内部地质构造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断陷盆地经受了中新生代强烈的构造活动,使断陷内堆积了厚达8000m以上的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在断陷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显示低温分布特征;在其两侧的断裂带上,由于深部地下热水沿断裂上涌,常可形成较高的地温分布区,断陷盆地的地温较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为高,它反映了断陷盆地的构造活动较为强烈。这在渭河断陷盆地表现尤为突出,形成了与断陷谷地方向一致的地温分布图式。
 
  2.岩石性质
 
  地层的岩石性质对地温的垂直分布有直接的影响。地温和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变化证明,盆地内石炭一二叠系含煤系地层具有较高的热阻,至使在该段地层的地温梯度增大。但在没有或穿过煤系地层之后,梯度仍有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巨大而又稳定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其地温分布受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的严格控制,表现为比较均一的地温分布特征;其边缘断陷盆地又具有区别于中国其他大型盆地的地温分布特征。石炭一=叠系含煤系地层的存在,又使其地温梯度在垂直分布上陡然增长。上述地温场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制约关系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地温分布的独特面貌。盆地地温又是油气生成、煤炭变质和气化的重要条件,地温分布的研究无疑对了解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和找寻以及煤炭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研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形成大型天然气田的条件,推断其前景将可与四川盆地相媲美。